第24章(3 / 4)

说是周夫人在望京的亲戚又嫁了过来,现在是薛县令的弟妹。众人都亲热的打着招呼,官场就将三分面,这时候场面气氛热络的跟一家人一样。周夫人抽了个空,轻声问若水过得怎么样,虽然通过几封信,到底没见到真人。

若水甜甜的说过得挺好的。周夫人上下打量了一下,见若水面色红润,身体也比刚来的时候丰润了一些,知道是没说假话,安心的点了点头。要说这帮姚家这个忙绝对不白帮,周大人今年就要回京述职了,这已经在台州坐满两轮知府了,该换个地方了。

江浙富庶,那是人人都眼红地方,周大人也不想走,但是规定这到了一定年头就得换地方。而且很多人做完江浙的官就做京官去了,这时候就是拼实力了,因为京官好听,但很多时候都是明升暗降。京官不易做啊,周大人正愁要怎么活动呢,这会就全解决了。

姚太傅上次特意派大管家姚忠过来送信,主要就是问自己这次换职的想法。要是还想外调,浙江不能待了,不是还有江苏么,都是富庶的地方。若是想做京官也说个想法,吏部户部也不是不能进的。周大人还是向外调的,自家的实力在望京实在是不够瞧,向上爬也费尽,所以倒不如在外面做主官,体面又实惠。

这些都是投桃报李的事,你讲究我也讲究。周夫人在那边连声问道,若水有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事,赶紧说,自己能帮忙的一定帮忙!

【张家】

周夫人关心的问着若水一些小事,并且说如果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过来找自己的,自己这边一定尽力帮忙。并且隐约透露了八月份周大人就要进京述职了,可能全家又要搬家了。

若水想了想,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周夫人帮忙的。开口道:“家里一切都好,劳夫人挂念。就是我家这三个孩子都大了,要进学堂读书了。明年我那个大儿子就要进学堂了,您也知道白马书院入院制度,所以能不能劳烦周大人给白马书院的山长写封荐书?”

周夫人想都没想就说道:“多大点事还值得你一说,没问题,白马书院的山长跟大人是好友。明年索性让你两个小儿子也一起入学,孩子们在一起也有个伴。反正就差一岁也不算差。”

若水笑着谢道:“若如此就太好了,那就多谢夫人了。”

周夫人笑着说道:“说这话就太见外了不是,我们也会跟下任知府交接好的,放心好了。”

若水这边跟周夫人亲亲热热的唠着嗑,薛明远那边也是如鱼得水。有了周大人特意的提携,众人也都跟薛明远亲近了起来。薛明远第一次受此待遇,倒是有些喜出往外了。不过有些事就是面上情,薛明远也明白。但是商人就要有把面上情变成里子情的能力。

薛家几人回家之后,若水就笑着把让孩子们提早进学的事情学了一遍。薛明远正在兴头上,又听到了这个好消息,觉得真是有双喜临门的感觉。白马书院是台州第一大书院名声更胜官学一些。官学找学生入学的时候确实都是按成绩来的,才华文学是第一位的。

但是历年却都是白马书院最后科考考上的人数多一些,原因无他,就是白马书院招收的大都是世家有才华的子弟。有了世家子弟这一身份,等到最后进京科考时,白马书院的学生都能挖门盗洞在望京认识一些大人物小人物,扩大一些自己的名声。

这个让主考官还有那些大人物知道自己还是很有用的,要不然怎么每到赶考的时候,学子们都提前几个月就启程进京了呢,京里住的贵吃的贵,在家复习不是更好么?原因就是希望能在京里混出一点名声来,为自己的科考增加一笔砝码。而白马书院的学生这笔砝码都是带在身上的。

退一万步讲,总是最后没有考上,但是你的同窗总有考上的,这就是人脉资源。在这时候,同窗、同科、同年、同门情谊是非同一般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