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的道:“果然虑的周全,想来她那样一个年轻媳妇,又没经过什么事,家里婆婆和相公都不在,有事自然慌了手脚,且那样难得才得了个哥儿,如何舍得,必是只得应了才是。”
一时商议已定,不过天色也晚了,就约了第二日前往侯府。
太夫人已经没了人手,也就只有依赖着陈三老太太与她拉场子了。
崔妈妈在窗子外头听了,啐了一口,瞧着一个小丫头子走过来,招手把她叫过来,跟她说了两句话儿,那小丫头忙点点头跑了。
她自己捧着一碟子点心,慢慢的进了屋去,太夫人自然什么话也不说了,只与陈三老太太长篇大论的说着家常,倒是两个人都一脸的喜气。
☆、185、冲撞 ...
太夫人一早就叫人换了衣服,梳了头发,就要去侯府,崔妈妈笑劝道:“太夫人去侯府做什么,有什么要吩咐的,只管打发人去,或是叫那边的管家过来吩咐就是了。侯府在城那边,只怕劳动着。”
太夫人现在是一跟她说话就一肚子的气,便冷笑道:“我没那么大体面,叫得动谁?”
只是催着人备车去侯府,又打发人去接了陈三老太太一家子,崔妈妈只得跟在后头伺候了去。
因崔妈妈不能跟主子一辆车,正是便宜时候,太夫人忙叫人把陈三老太太接到车上,那陈三老太太上车来就笑道:“恭喜大嫂,眼看着就能回侯府了。”
太夫人笑道:“那原是你出的计谋好,我只想着,还有一点儿疏漏,只怕到时候说了不大好,趁着如今,先问问你。”
“有什么?”陈三老太太问:“大嫂这是在担心什么呢?老祖宗要把小辈养在自己跟前,那是天经地义,家家户户都有的例子,并不是咱们家异想天开,她能有什么话来回您老人家呢?她敢说一个不字,那就是不孝,现成的把柄就递了过来,凭她是谁,身份再高,这忤逆二字她也当不起的。”
这个便是太夫人和陈三老太太商量过的完美计策,老祖宗要抱孙辈在膝下教养,那是常有的事,一是老祖宗养大了孩子们,如今老了寂寞,有个孩子膝下承欢,也是孝敬的意思,二来,又能加重孩子们的身份,都是好事。
当然这种好事,对武安侯家来说完全就是两码事了。一旦哥儿养在太夫人跟前了,生死由了她,郑明珠何事敢犟?自然事事都得听太夫人吩咐,又何愁武安侯府不赶紧着把太夫人接回去呢? 抱走宝哥儿,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可是这样的事,武安侯府并没有拒绝的余地,就是陈夫人,也不能明着拒绝的,只不过太夫人与陈夫人交手久了,败北也多,生怕有什么漏洞给陈夫人抓住,功亏一篑罢了,是以才觉得如今正是天赐良机。
如今趁着陈夫人陈颐安都不在帝都,没有人给郑明珠撑腰,她一个年轻的新媳妇,凭她身份再高,就是借她一个胆子,又如何敢忤逆老祖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