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不用多忙,而王兴武到县里第二天就回来了。根本就不用怎么忙。
王兴文家里一切都得从头来,肥料因为高氏的关系,只能用草木灰来填地。
仲秋知道,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若是地肥不足,收成肯定得少。她就得从别的地方把这养活的收成找回来。
仲秋晒种浸种,都是照着现代的方法进行的。
把全家人精选出来的玉米种子选好,在太阳最足的时候,放到了南屋窗下的席子上晒了几天,然后把种子浸在了肥料的水里,一家人都忙着。
因为施地肥的关系,别人家的种子已经下地了,可是仲秋家的种子还没有动老爷子想帮着弄弄,可偏偏地肥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再拖一段时间。
仲秋心里急,但种子若是弄得好,并不会比别人的家的差。仲秋不急,王兴文急得上火。
终于在五月上旬的一个大晴天里,全家人都上阵,把已经冒出了芽尖儿的玉米种子小心地种在了地里。
王兴文在前面刨坑,子滨在后面撒种。方氏跟着铺土,薄了不成,厚了也不成,一家子一直干了大半天,终于把种子将六亩地都种上了。
累得腰都要直不起来的王兴文和方氏脸上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回到家里,一进门,就闻到了肉的香气。
仲秋早早就去了镇上,买了二斤连肉带皮的腰条肉。回到家里,教着探春和半夏做红烧肉和红焖肉,另外家里还有些干菜,也让仲秋拿了出来,用水焯了,然后加了些宽粉,直接就着红烧肉炖了一大锅。
难得今天仲秋大方一回,买了二斤白米,用大锅足足地捞了一锅白米干饭。剩下的米汤,仲秋加了些白糖,装进大掏盆里,放到了外屋冰着。
等到吃过了饭,孩子们可以当冰糖水喝,在没有什么吃食的情况下,这东西也是可用来待客的呢。
探春把温水装进盆里,端进了里屋,让王兴文和方氏及子滨洗洗好吃饭。
仲秋拿出了一个大瓷碗来,把锅里的菜装了一碗进去。转身就往上房去,子汐屁股后面跟着。
进了上房,老爷子和高氏都在炕上坐着。
因为家里走了两个人,老爷子也就让一家子一起坐在一个桌子上吃。
两张炕桌拼在一起,地下于氏和王秋月正忙着往桌子上摆菜。
上房做的是白菘炖土豆,里面还加了块冰豆腐。主食是粗面馒头和高粱米饭。
于氏看到仲秋端来的冒着香气的一大碗肉菜,眼睛都笑眯了起来:“仲秋,你家又吃肉了,真香,肯定是你娘做的吧,你娘手艺就是好。”
仲秋笑着把碗放到了老爷子这边的桌子上,笑着道:“今天我爹和我娘我哥都下了,种了6亩地,太累了。我就买了块瘦肉加骨头炖一锅菜,这两天家里的活儿多,也累,不让人吃点,累病了的话,不是要花更多的钱吗?”
“可不是,咱们村人啊,一年四季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不过,还得说是春种秋收的时候累些。仲秋啊,你家这菜是咋烧的,真香啊,有时间教教我呗。肉咱买不起,买块骨头也成啊。”于氏也好吃,不过手艺真差劲。
从这回在仲秋家做工赚钱回来之后,于氏也想着给孩子们补补。
还别说,尽管上房有高氏在一边看着,腊肉什么的都动不了了。可是于氏还是会趁着高氏不注意的时候,多放些荤油什么的到菜盆里。
不管高氏知道后怎么骂,于氏仍旧不改初衷,弄得高氏骂归骂,最后也只能干瞪眼没办法。
老爷子见那碗带肉的菜脸上的笑意多了起来:“还往上房拿什么,你们家里孩子 多,劳动力少,多吃些,年轻时伤了身子骨儿,以后老了就要受罪了。以的别往这边端了,爷也不差不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