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分家的事在村子里狠是传了一阵子,不公平的说法让高氏在家里面跳脚,指着东厢房天天不住嘴地骂。
仲秋从高氏第一天开始骂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往上房送过一次东西,哪怕是煮破没有送出去的香肠。
她宁可把煮破了的香肠留下,看谁干的好,分出一根半根的给人家拿去。看着人家想拿又觉得占便宜的表情,仲秋心里是无比的欢快。
香肠煮不好就会破皮,里面的肉馅儿就会露出来。就不能当成正品货发给武家人。
其实这是正常的,就算是再小心,每天都会有一两根儿会煮坏的。弄得一开始煮坏的时候,方氏和探春都满心的紧张,听说一百文一斤的东西,这煮坏一根就差不多七八十文的,(一般截成尺把长短的成为一根)她们心都疼起来了。
仲秋看着方氏和探春心疼的样子,心很是不好受。每天里,除了煮坏的留下来大家吃外,血肠什么的,仲秋每天都会留下两根来,除了隔三差五的往上房送上一盘切好的血肠外,其他的,还让方家大舅和舅妈带回去两根儿,让姥娘和家里的人都尝尝。
仲秋的话说的可好听了:“舅妈,这香肠不能卖了,我这个外孙女也没啥钱,就只能让姥娘和姥爷吃这种煮坏的,你就带回去吧,可别嫌这是坏的呀。”
舅妈她们每天随着方大舅来,在这边吃还在带着回去。心里总是过意不动,只到仲秋放下狠话,再跟她这么客气,她就不用舅妈她们帮忙了。仲秋好说歹说,这才让两个舅妈缩了手。
话说仲秋看看自家的两个舅妈和姥娘的作为,再看看自家的奶奶,这做人的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呀。
仲秋一下子45度角黯然神伤了。
话题转回来,仲秋家接了镇上的手工活儿的事村子里的人在第二天就知道了。只是还有些说嘴的,不过是羡慕嫉妒那几个到仲秋家做工的女人和男人。都说仲秋家穷的那样,分了家才得了那么点儿的地。就算是做手工,还能给她们真的开出工钱咋的。
这话传出来,几个做工的女人也都有些怀疑的。不过,仲秋说过五天一开工钱,大家虽然心里都挺担心的。可是方氏和王兴文的人品大家还是信得着的,就算是不能开工钱,也就当帮忙好了。
仲秋也不食言,每五天必开工钱。大家在第一次拿到工钱后,工作的热情是大涨,让那些没有过来帮工的人是真心的羡慕嫉妒恨。
因为就算是于氏每天要上交一半给高氏,她这五天里做的工还得了一百三十二文钱,加上她两个儿子的二百九十四文,加起来于氏的小私房在这五天里,竟然有426文钱。可把于氏高兴坏了,很是大方地花了二十五文钱给三个儿子买了一大包的芝麻糖和一斤红糖。
三个孩子都很高兴,两个大的干活更是起劲儿,连最小的子泊每天都跟着大哥和二哥一起凑热闹,虽然灌不了多少。可仲秋看着小家伙也想干活赚钱,便让他和子汐两个跟着截绑肠子的绳子,每天给十文钱。
于氏笑着答应,至此,王家的老二一家子,除了老二王兴武在这段时间要在家里做手工木匠外,其他的娘四个都跑到了仲秋家里干活去了。
每天高氏在上房看着吃饭都带着笑意的一家子四口都恨不得把脸用冰封起来冲着于氏。
可于氏就是个厚脸皮的人,你再给她脸子看,人家也当看不着,该干嘛干嘛,根本就不是高氏这等级可以拿捏的住的。
于氏赚了钱,王秋月也看着心热。只是当初她嫌弃这活儿埋汰不肯干。现在看到于氏五天就赚了这么多,眼睛一下子就热了。
高氏数着于氏交上来的132文钱,心里有些后悔把两个孩子赚的钱都大方地应了给于氏。听说两个孩子赚了近三百文呢,比于氏赚得还多。
一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