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里的铁锅,仲秋想让王兴文帮忙看看,再买一只回去。另外盆也少啊。五叔那边就只有一个大盆,她都拿不动。
王兴文也知道,小闺女弄这个是要用些东西,锅子这东西现在买了,以后也用得着,不至于浪费,也就没有说什么,帮着挑了一只中号的锅子。又买了一把筷子,还有一个木板,即可以当菜板,也可以翻过来做面板。
鱼鳞冻儿做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原料不足。
要想赚钱,仲秋还得想别的办法。
买了这些东西,和老板讲了一下价。共计:锅子花了五十八文,便宜了两文,筷子一共是十双,四文。木板比较大,二十文。仲秋看着自己越发扁了的口袋,心头也越发的郁闷了。
钱是好花,可是不好赚啊。仲秋心里不禁抓狂:他大爷的,谁说古代的钱好赚啊!
王兴文跟店家要了一个破麻袋,把东西都装了进去。出了杂货铺,三个人继续一边走一边逛。
布庄里的人现在是最多的,到了过年,一般家境的人家,都会扯上几尺新布给孩子大人的做身新衣服。还会称上几斤新棉花,给孩子或者老人做件新棉衣。
“爹。”仲秋扯了扯王兴文的衣襟,眼睛看向布庄。
话说她和子汐身上的衣服都是姐姐和哥哥剩下的衣服,让方氏改的。而且,里面的棉花都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
听姐姐说,这棉花还是方氏嫁过来的时候,娘家给带的嫁妆呢。因为他们所属的这个国家叫大周,只有西域那边才有棉花产出。听说那边的人也是像他们一样的黑眼珠儿,只是那头发有的是带卷儿的,而且,和他们长得不一样。
他们大周每年的棉花大多都是由大周的商人从西域那边带过来的。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价格也比较贵。
棉花在她们镇上每斤卖到三十文到五十文一斤,以她们家的现在高氏当家的状况,估计等到她出嫁的时候,能穿上一身新棉衣就不错了。
“嗯?”王兴文正想着,今天还没有做事呢。这一天的工钱从哪里出啊?见小闺女扯着自己指着布庄,心头也是一怔,“秋儿,啥事?”
“棉花。”仲秋指着那雪白的棉花,冲着王兴文道。
“乖啊,今年咱买不起呢。可是冷了?”王兴文蹲下身子,看了一眼小闺女再看一眼小儿子。
闺女和儿子身上穿的很厚实,只是都是旧得不能再旧的。家里实在是没有钱给填补,每次方氏娘家来人送的东西,都是到了高氏的口供里,他们几乎都是得不到的。要不就是高氏给了自己的大闺女和小闺女。
看到女儿和儿子小小的个子还有黄瘦的脸,王兴文也是心酸难忍啊。可是,那是他亲娘,他又有什么办法。
像现在自己带着孩子在外面瞒着他娘赚钱,已经让他觉得自己够不孝的了。难道还能因为孩子跟娘亲要东西吗?
仲秋一看王兴文的脸色就知道原因了,归根结底,还是在一家过日子,不好办啊。
仲秋垂下了头,看来,分家的事要比赚钱要紧。不然的话,就算是她有赚钱的法子,也不一定能让她赚到手里。
“爹,我们会有新棉衣穿的。”仲秋大眼睛望着一脸愧色的王兴文,郑重地道,“走吧,我们去市场看看。这会儿人已经多了。”
子汐眼睛盯着仲秋,他这个三姐有能耐。这两天已经让他吃到好些好吃的了,今天不知道三姐还能给他什么好吃的。
子汐变得很乖,一路上即使是饿也不吵着要东西,只是看着爹爹和三姐。他小小的心里知道,只有把那些东西都拣到筐里,然后拿到五叔家的小木屋里煮了,做成那个好看的东西,才能换来钱,他三姐才会给他买好吃的。
三个人到了市场,仲秋拉着王兴文到了一个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