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2 / 3)

就得咱们几个包了,倒时候再打些豆腐冻上,到时候搭上咱村的便车,让你大侄子请半天假送你过去。”高氏打算的很清楚,大儿子和二儿子的事不能耽误,耽误一天就是三十文钱。可小闺女的事情也不能耽误,就只能让大孙子耽误半天了。

“那明天就干吧。”王秋月一听说可以去县城大姐家,脸上这才露出了笑意。

“你当和面的活是轻省的?”高氏瞪了小女儿一眼,每年和面的活儿都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加上老爷子一起做的。

一大家子上下十来口人呢,每年光黄米面就要和面就得百十来斤。今年两个成年的儿子都出去做短工,三儿子从小因为读书就没有做过农事,这活儿自然是做不了。

可是都让老头子做,高氏又有些心疼。毕竟老爷子今年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虽然身子还好,可力气活儿一般的还是由大儿子来做的多。

“让我想想。”高氏拿不定主意。

“娘,有啥可想的,让大哥请一天假有啥了不起的。”王秋月一心惦记着去县城,哪里还管家里的活儿由谁干啊。

“你懂啥。”高氏白了女儿一眼,心里琢磨着。要是刚上工就请假,人家掌柜的未必就肯。可家里的孩子还真是不能干这力气活儿,看来只有请别人来帮忙了。

“娘。”看高氏半天没说话,王秋月等不及了,推了推高氏,“你到是说话呀。”

“催啥催,没看我正想吗。”高氏想了想才对王秋月道,“你说,让你二叔家的大哥和三哥来帮忙咋样?”

“他们?”王秋月撇了撇嘴,“娘,大堂哥和三堂哥倒是可以请来干活,只是,我二娘那边你不给点好处,她干吗?”

“这个倒是。”高氏有些犹豫不绝,不过马上就回过味儿来了,“你忘了,你二嫂帮忙说亲,这钱你爹可没有让咱拿。你二娘都拿走了,咱们让她家帮忙干点活咋了,能不行?”

“这个还真行。”王秋月乐了,“娘,你明天就和二娘说去,早些干完了,好早些走,我还想着回家过年呢。”

“好,好。我明天就去找你二娘。”高氏说完,这才离开王秋月的屋子看了看正读书的三儿子,问了问要不要夜宵,这才回到了正房,熄了灯睡下。

上房的事,仲秋她们自然是不知道的。大家都商议的一下,早早就睡下了。根本就不知道。

次日一早起来,老爷子让于氏赶紧和半夏做饭,让大儿子吃了饭再去上工。反正大家起的还早,不怕误了时辰。

高氏想说反正饭店也是要供两顿饭的,可是看到老爷子瞪过来的眼神,也就把嘴闭上了。叫上王秋月,也跟着一起忙活了起来。

仲秋和子汐也跟着一起上桌吃饭,早上的饭没有干的,只有粥和每人一个粗面的馒头。

馒头比以往的都要小些,仲秋也没有计较。和子汐两个喝了一大碗高粱米粥,拿了馒头就跑了出去。

第30章 谁说古代的钱好赚啊

王兴文出来的时候,走到村头里,正看到两个小东西在那儿躲着等他。不由得好笑地快步上前,带着两个孩子往市场上去了。

昨天匆匆地过去看了一遍,还好。因为过年的原因,市场一角专卖鱼肉的地儿,一地的鱼鳞和鱼下水,让仲秋差点乐疯了。

要知道,这东西一条鱼也没有多少。,就是想搜够了当天的料也不容易呢。

爷三个分工明确,因为时间还早。仲秋跟着王兴文拉着子汐逛起了镇子里的小店。

最喜欢去的就是杂货铺,那里面什么都有,就像是大型的超市一般。

三个人走进去,转了一圈儿。上到针头线脑,下到米面粮油,这家杂货铺就不卖的。锅碗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仲秋想着五叔那个小木屋里。虽然锅子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