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聪带回了京城。
仲秋一家继续过得热闹忙碌却开心的生活,火窖的事仲秋已经和村长签下了合约,村子里所有的火窖出菜都得由大家商量着统一价格,不能因为某一家而让建火窖的人家吃亏。
村长自然是希望出产多,收入高。而村民有了仲秋一家的对比,自然也不会傻到主动降价的地步。
笔下时间过得飞快,本应该很忙的仲秋,这个年竟然出奇的不太忙。
每天都有掌柜的来村子里打听鱼菜的出菜时间,村长自然也是很用心地管理着这一个村子的火窖生意。
他也不是个糊涂的人,相反还很精明,得了仲秋的主意,自然也就分外地关心这个事。
每家最少都是一间的火窖,有的有积蓄的,建了两个。每家多长时间产出多少,到规定时间能出菜多少,村长手里的本子都有记载。这个就不用仲秋操心了,现在仲秋最关心的反而是她空间里的棉花种子。
武子聪这回来带来的棉花籽还真不少,足足拉了两大车来,她见种子不少,直接就在空间的空地上实验起来。
仲秋家这边的事情从玉米被武子聪拉走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事了。老爷子那边总是要过去看看的,现在老爷子和高氏都回到了村子里,而王文斌也在老爷子他们回来一个多月之后,回到了村子里。
据仲秋知道,她老姑嫁过去,竟然连三朝回门都没有回。而是直接由王文斌在县城里的小院子里接的。
里面有什么事,仲秋虽然好奇,可也不想知道。
等到王文斌回来,就是今年参加秋闱的事了。
期间老爷子开口向王兴文借了四十两银子,说是用粮食抵,是给王文斌去考试的花费。
仲秋本想着这一回高氏还不得大闹一场,结果,高氏竟然很是消声匿迹了一样,连个声响都没有,直接王家三叔都走了,高氏还没有反应。
私下里,子泊过来的时候说了一两句,才让仲秋知道,高氏这是因为王秋月作下了病,结下了心结。
她最喜欢最在意的姑娘,竟然在县城里摆了她一道,让她不得不答应了这门亲事。
日子就这么在有人高兴,有人悲伤的情况下走过。
转眼,就到了年跟儿底下,照例是该放假的放假,愿意加班的加班。
因为县城里的铺子买卖不错,尤其是香肠和粉条的供应有些跟不上。仲秋就跟家里的人商量着,是不是该在县城里再开一个作坊,也省得来回运输,这也挺费力气的钱财的。
大家都挺同意仲秋的主意,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卢大叔,由他去管理。而另外一个田守仁带着妻子和二儿子直接去了平家坪的房子,那边的田地管理就交给了他们。
最让仲秋觉得好笑的就是,年前刚刚进入腊月门子,胡斐竟然带着大包小包跑到她们家说是提前送年货来了。
仲秋面对着这明显比年货要多得多的东西,实在是有些无语。只得把她哥子滨招呼了出来,让他接客:“哥,这胡斐不会是把家都搬来了吧?”
仲秋看着小厮一包接一包地把东西往她们家的堂层桌子上放,就冲着听到消息走出来的子滨问。
子滨也觉得有些意外,来到门外,就看到胡斐正站在她家门口指挥着还往下搬东西呢。
“胡兄弟。”子滨打了个招呼。自打他成了秀才之后,这学堂去的也少了。先生已经告诉他,要想再进一步,就得另外找先生教导了。所以,子滨一般也就是隔个几天去学堂一次,和先生彼此讨教一番。
“君玉兄,你怎么出来。”胡斐又冲着小厮嚷了几句,这才欢快地跳进仲秋家的大门。是跳进来的,主要是东西都是成包的,他不跳也进不来。
“胡兄弟,你这是做什么?”子滨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