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家都安抚进了被子里,仲秋也老实地缩到了方氏的怀里,安稳地睡着了。
明天,她还要去进行她的发财大计呢。
第9章 这钱赚得
次日早起,因为要赶着去县城打听消息,王兴文一家早早说起来了。方氏也不用人说,自然是去正房做饭。
老爷子是闲不住的人,现在也起来了,准备收拾一下就去拣粪。看到方氏这么就过来做饭有些诧异就问:“他大嫂,今天这么早?”
“爹,孩子他爹要去镇上把筐子卖了。”方氏没敢说去县城的事,要是让高氏听了,这事肯定成不了。
“噢。”老爷子问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了,坐在炕沿上抽烟。
高氏已经穿好了衣服,冲着外屋忙碌的方氏道:“给兴文贴两张玉米饼子让他带着路上吃。”
方氏应了一声,便利落地和面做锅贴。玉米面在她们王家也不算是细粮,其实她们天天吃都是可以的。就是这高氏总是在收了粮食之后卖掉多一部分,其余剩下的,都是要靠家里的孩子们挖出野菜,或者农闲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出去做短工赚些钱来补余粮。为的就是省两个钱供老三读书。
一个农家,一年下来。以十口之家算,有三十两也就能吃得饱了,好是谈不上的。但若是供一个读书的人,那没有几十两银子是下不来函。
别的都好说,束修也不贵。一个月一两银子,可书和笔墨纸砚的都是要花钱的。其中尤以纸和书是最贵,也是必须要常买的。
老王家的王兴斌每年光在读书上花的钱就可以达到七八十两,这里还不能算高氏不时地给王文斌开小灶,吃好的穿好的。时不时的还要请同窗去游玩的钱,一年好不好的也得百八十两。对于一个中等的农家来说,还是满可以应付的。
方氏手快,天刚亮,饭就已经做好了。
王兴文也不跟大家一起吃,匆匆地拿了三个饼子塞到怀里,又接过方氏递过来的咸菜干儿,往口袋里一装,回头把十几个筐子都绑好,挑了起来,就往外走。
仲秋早就起来了,由着大姐二姐把她包得和粽子似的。
站在自家东厢房的门口,等着自己的老爹出来,好一起上路。
筐子不沉,可是真的很占地方。仲秋皱着小眉头看着那前后一堆的筐子,再看看她娘手里拿着的那个背兜,认命在叹气。
王兴文来到自家小闺女跟前,从方氏手里把背兜拿过来,系在身上,抱起小闺女就要往怀里放。
“老大,你上个镇,带她干啥?”正房里门口,正看着王兴文出门的高氏,面带不悦地问道。
今天老大要挑筐去卖,自然钱是要交上来的。对于能给她钱的儿子,她一向是和颜悦色的。
“娘,仲秋想出去看看,我带她去镇上走走。”王兴文嘴里说着,手下也没有停。因为小闺女的小手再圈着他的脖子,让他想放手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