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3)

“是的,大人,是真的。活得好好的,再过三几个月,就能捞了。”书吏也觉得这事透着新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稻田里的鱼,看着那些鱼游来游去的,“大人,你看这稻长得,还真是壮啊。”

“走,到别的稻田去看看。”县令大人刚刚被主子派到了这里,很是想要表现一把呢。既然主子都来信了,怎么着这事也得弄明白才成。

三个人在村子里的稻田转了一圈儿,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养鱼的水稻比没养鱼的长得壮实,而且,现在已经结出了稻穗,县令大人虽然心里奇怪,不过,也没有去打搅村民,这大王庄可是主子交待下来的让他注意的,他可不敢摆什么县令的架子。

带着三个人回去之后,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往京都。

仲秋家继续她们家的种田事业,不过,仲秋现在却没有再管稻田里的事,她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呢。

子滨在镇上学的不错,先生几次都夸奖他是个聪明的学生,将来的造化不会小。

自从过完年之后,仲秋就把空间里的水拿出来,换了家里水缸里的井水,几个月过去。看着家里人的精神都涨了不少。而最主要的是王兴文以前微有些弯的腰竟然已经直了起来。

方氏本来一到阴雨于,就会有轻微的咳嗽,现在也没有了。

探春和半夏的肤色变得细腻白晰,虽然她们家现在还是那样过日子,没有比以前好多少。可是现在家人的气色是真的好了起来。

子滨和子汐都变得聪明起来,而仲秋现在也跟着子滨一边识字一边读书。不然的话,她总是这么的特殊,总是要让人起疑的。

古代人可没有什么天才之说,肯定会把你当成妖孽的。要是男孩子还好说,她一个女孩子,还是找些可以掩盖的借口的好。

其实,村子里的风气还不错的,大家都忙着家里的那一摊子事,哪里有闲功夫扯些没用的。就是有些爱传闲话的,那也不过是东家长李家短的。

村长可不是白当的,儿子又是县城里的主薄,这回的事他也是知道的。趁着休沐的时候,还特意地回来了一趟,把县令大人对他们村子水稻田的事很看重的事与他老爹说。

村长那也是人精,自然是对仲秋看的稻田很是注意。发下了话,村子里的孩子们没事的时候,都会看着点,不要让人偷了稻田里的鱼。

总算是在秋天十月时候,大家都在收自家的稻子之后,来帮着保仲秋家收粮。

不要说别的,只说这一年大家水稻长得都还不错。虽然最多的人家一亩只打了三百七十多斤,但是如果卖出来的钱,可是比玉米要多一倍还要多呢。

最少的人家一亩也产了三百二十多斤,一时间,整个村子里都一片的欢腾。大家都知道今年的收成这么好,银子也多了好多,都是拜仲秋家才会有的。所以,大家把自家地里的庄家收完之后,就都汇到了仲秋家,帮着把仲秋家的地给收了。

收稻子是一回事,另一回事,今年大家都想看看仲秋家的水稻养鱼到底比平常的稻田多打多少粮食。

一村子,凡是家里种了水稻的,都过来看着仲秋家忙。

一直忙了近了一个月,总算是把稻田全都收回了家里。

现在大家都盯着仲秋家的水稻养鱼收成,壮劳力都过来帮着舂米。看看那6亩多地到底能打多少。

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得呆住了。

平均每亩下来,竟然是近五百捭,比去年每亩多收近三成,而且,这还不算稻田里的鱼。

现在鱼都已经长成一斤半左右的,最大的都长到了二斤左右。一亩地竟然光鱼就收了近二百斤,每斤鱼卖价七文一斤,那可是一两多银子,6亩地光鱼就会收近七两银子,这还不算水稻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