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的荷叶塘小学当老师。”

宋柚没想到很振奋,说:“那不错,是我的老本行。”

荷叶塘生产队离他们这儿不远,骑车也就六七分钟就到。

“你去教三年级,原先也有个军嫂在教,她跟着她对象一块调走了,就有了一个空位。”

他们这个营地驻扎几个师,有独立幼儿园跟学校,军娃不用在当地学校读书,等上了初中才去镇上学校。

她这个工作是当地军民共建的一部分,部队农场、被服厂招收了一些当地农民,也有一些文化程度高的军嫂被安置到附近妇联、学校等工作岗位。

“可是待遇很一般。”韩承让她做好心里准备。

“什么待遇?”宋柚问。

“荷叶塘小学是个完小,军嫂户口不在生产队,一个月七块钱,生产队给十个公分,年底跟生产队一块分红分粮食,但其实是公社跟生产队共同补贴。”韩承说。

这就是民办教师的待遇,宋柚完全能够理解。

现在农村学校老师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正式教师极少。

军嫂都可以转非农业户口,但民办教师性质又不像工人,不管工资怎么发,有钱有粮就行。

她说:“跟我之前差不多,我之前是十块钱,每天十个公分。”

韩承说:“跟你之前可差远了,荷叶塘生产队穷,到年底分红分不了多少钱,之前那个军嫂最多能拿六十,分的粮食也都是粗粮,差不多是三百六十斤。”

宋柚之前跟着响水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分红,有宋霜降兄妹搞的砖窑,她每天十个公分到年底能分两百多,算上每月十块钱工资,比一般工人挣的多,还能分粮食。

宋柚并不嫌弃,说:“先干着,好歹有粮食,有七块钱,总比我们四个都靠你一个人的津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