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著作,只从著作上来看,他是一位能领兵的人才。

现在赵王无将可用,不如试试这位老将。

赵王偃虽对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很没有信心,但他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召见庞煖。

庞煖精神矍铄,舌绽莲花,立刻就获得了赵王偃的好感。

于是赵王偃拜庞煖为将,迎击燕国。

凑巧的是,庞煖和剧辛年轻时是一对好友,曾同在赵武灵王麾下为官。

剧辛被燕昭王的求贤令吸引,去了燕昭王麾下为官,燕昭王去世后被冷藏至今;庞煖在赵武灵王死后离开赵国,也隐居至今。

他们都是青年时成名,之后便沉寂至今,到了白发苍苍时被君王看重,拜为大将,率兵出征。

魏无忌也得到了燕国军队压境的消息。

他本就能征善战,个人脾性品格也颇受边疆将士喜爱,还有李牧书信作为媒介,很快就取代了雁门三郡原本李家的地位,将赵国边军如臂使指。

得知赵国危险后,魏无忌认为自己已经是赵将,虽然赵王没有发诏令让他救援,他也应该做好准备,于是整备军队,随时准备救援邯郸。

当庞煖领兵出发的时候,魏无忌让门客留守雁门郡,亲自率领三千精兵,无诏离开了雁门郡。

这支庞煖和剧辛都不知道的奇兵,提前为燕赵战争划下了句号。

燕国背盟,也给楚国造成了影响。

楚国的和谈迟迟没有结果,不是楚国对战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而是出兵“帮助”楚国和谈的魏国、韩国、燕国、赵国、齐国五国要从这场和谈中谋取利益,楚国没有和他们谈拢。

燕国和赵国在燕王喜派剧辛出兵时,便放弃了商谈,匆匆回国,担心被对方袭击。

剩下的魏国、韩国和齐国见己方势力减弱,秦国的信平君廉颇还时不时来瞅一瞅他们在干什么,便也不敢再耗下去,匆匆拿了些钱财奴仆当好处,也撤兵了。

楚国僵持许久的和谈终于结束。

和谈约定,双方以高邮湖到巢湖(后世名称)一线为边界,分南北楚。景昭二族以及所有支持者去往南楚,南楚就相当于他们的新封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