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青铜器还有大半是外国铸客所铸造。铸客即楚国官造作坊中的外国工匠。楚王所用的青铜器具,居然让外国铸客来铸造,表明楚国本土工艺高明的工匠已经极度缺失。

楚国后期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许多“成市”题跋的漆器。“成市”代表着从成都贩卖而来的漆器。

楚国原本是漆器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现在楚国贵族墓地中的陪葬漆器居然是商人从成都贩卖而来。

从这些考古挖掘出的历史碎片,可以拼凑出一个事实,手工业技术的急速倒退,昭示着楚国生产力的倒退。这时候的楚国看似仍旧庞大,实际上内里已经空虚,有太多可以让人趁虚而入的地方。

这些事后世人能从考古中得知,但在此时,其他六国人本应该是不知道的。

战国时代交通闭塞,再加上战乱频繁,信息十分闭塞。

除了各国的探子,比如秦国那为了离间计而建造的可怕情报网,就只有商队能打探他国消息。

而各国派出的探子只会打探国君和高官行为,商队只关心自己的买卖,所以无人从楚国手工业衰败明显,推断出楚国国力比想象中的还空虚。

直到两千多年后,考古学家们才从历史碎片中窥得了真相。

吕不韦不仅是商人,政治眼光也十分合格。他此次前来楚国,又正是为了“贸易战”,所以立刻就发现了楚国自己并没有认真隐藏,只是众人习惯性忽视的重要情报。

不过他也没有两千年后的考古学家,因高屋建瓴所推断出的那么全面,只发觉楚国手工业衰败,就表明自己能贩卖更多的货物,给东迁后生活质量下降许多的楚国大贵族。这些楚国大贵族为了购买更多的货物,掉入“改粮为棉麻”陷阱中的可能性就更大。

不仅如此,楚国官造工坊极其缺乏技艺高超的工匠,连楚王所用的器皿上据说花纹都不多。他完全可以培养技艺高超的工匠作为探子,进入楚国官造工坊打探楚国武器制造的消息。

只要知道楚国几座官造武器工坊出品武器的大致数量,就能从数量增减中看出楚国是否有出兵的打算。

吕不韦已经胡子一大把,也忍不住握住拳头使劲挥舞了两下。

在咸阳的时候,他虽然离秦王很近,却除了结交其他贵族,广召门客,能做的事很少。

那时他以为贵族就是如此,将商场上的勾心斗角用在官场便足够。但朱襄公却说他的能力不应该用在这上面。

“对夏同雪中送炭,让你有了在秦国建功立业的机会。你要用自己的本事立下真正的无可辩驳的功劳,才能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秦国朝堂真正拥有立足之地。”朱襄以自己做例子,“我现在可以自由出入咸阳宫,是因为我是太子妻弟吗?不,因为我是秦国最会种田的长平君。”

“吕不韦,你的富贵已经足够,剩下的是对青史留名的渴望,那你就不该被眼前的富贵和名声迷住双眼。”

朱襄南下的途中,第一次与吕不韦真诚地聊了一次。

吕不韦其实不太懂朱襄所说的话。但不懂没关系,他只要知道,朱襄为他指出了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没错。

我要跟朱襄公立功去!

不是因为我帮助了太子子楚回国而身居高位,而是一步一步踏着切实的功劳走向高位!

对吕不韦而言,就是将自己最擅长的囤积居奇,换成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生意积累本钱。虽不擅长,但也不惧。

吕不韦本以为自己需要等待很久,才能看到楚国的虚弱,才能大展手脚。

没想到刚来楚国不久,他就以商人和政客双重角度,发现了楚国的虚弱。

吕不韦兴奋之余,又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想太多,贸然行动会不会打乱朱襄公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