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却在自己心里划了一条时间线,到了那个时间,无论有多少人反对, 直接将文书当着满朝卿大夫的面, 以丞相的身份呈交给秦王, 一锤定音。
咸阳学宫的学者们不知道心里是什么反应,看秦王柱的表情, 他肯定是很愉快的。
荀子没有说秦王柱怎么守孝, 话里话外都是为了庶民。
嬴小政和朱襄也在朝堂上。不过他们是在朝堂一旁的屏风后面坐着,群臣看不到他们。
朱襄叹了口气, 脸上都是看热闹的笑容。
嬴小政嘴角微抽,想起了梦境中那个秦帝国的守孝之事。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虽然希望能够兼容并包,接受东方六国的学问,也让东方六国的学者们接受他和秦帝国。
但秦始皇无论怎么忍让, 对方连个眼神都不给他,更别说真心给他献策了。
那群东方学者张口闭口就是分封, 秦始皇无论问什么策,他们都会将话题先拐到分封上,秦始皇不想提这件事, 他们就反复地说。
朱襄若在嬴小政梦境中那个秦始皇的朝堂,一定会感到一种令他怀念的熟悉感。
他在网上和人吵架的时候经常碰到这样的复读机。
总之对方已经带着立场和你谈话, 无论谈什么都没用,他有明确的立场和目的, 并不想真的和你好好说话。
所以秦始皇的守孝政策, 仍旧是原本属于法家的秦吏们规定, 所以出现了两个极端。
首先,秦民不能为自己的父母守孝,“令曰:吏父母死,已葬一月;子、同产,旬五日;泰父母及父母同产死,已葬,五日之官”;然后,秦民要为皇帝守非常苛刻的三年重孝。
梦境中的秦始皇颁布的这个律令与嬴小政本人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嬴小政便将此事改头换面,询问舅父的意见。
朱襄当时告诉他,这是秦朝“亢上抑下”,是商鞅虐民的政策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