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两者一拍即合。但如何教化?只教导律令,恐怕难以培养出治国的人才。君上命令学者将天下藏书编撰修补,誊抄刻印,就能得到更多的书,教导更多的人才。”

“君上,编书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想以教化天下为己任的大儒们一定会抢破头。”朱襄干咳了一声,“但书籍如此多,没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恐怕编不完……”

秦王柱和嬴小政祖孙二人对视一眼。

懂了,彻底懂了。

这哪是编书,这是编书为名的“软禁”啊。

以秦国需要更多士人为名,与儒家教化之事一拍即合,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让儒家编书。

儒家必须接下这个“饵”,否则秦国就会按照惯例,给新的士人宣扬法家思想,甚至直接灌输秦律,不管什么道德了。

没有道德教化叫什么教化?

一旦儒家接下这个“饵”,他们的精力就会分散,没空为六国谋算,与秦王敌对。秦王只需要把反对自己的儒家弟子丢去编书,把支持自己的儒家弟子放在朝堂就行了。

“不过真的要让儒家插手官吏教化吗?”嬴小政眉头紧皱。

朱襄道:“政儿,法令是底线,道德是上线。国家治理,既需要法,也需要儒。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再以霸王道杂之,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具体怎么做,你自己想。”

秦王柱指着自己的鼻子:“寡人也自己想?”

朱襄点头:“君上也自己想。王道怎么走,是王来决定,我也只是为王提供建议的臣子。君上不能偏听偏信。”

秦王柱叹气:“你啊,别的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王,只有你对王说,‘你自己想’!”

嬴小政“扑哧”捂嘴笑。

朱襄自得道:“这就是我,不一样的风景。”

“你再贫嘴,我就把你刚才的话告诉荀卿。”秦王柱威胁。

朱襄立刻焦急道:“君上,你是国君,一言九鼎,怎么能食言!”

秦王柱哈哈大笑,心情彻底畅快。

秦王柱笑道:“朱襄,你看别人都说你已经是实际上的相国,干脆直接给寡人当相国,如何?”

朱襄连忙摇头:“不去不去,我去当相国了,谁照顾田地,谁照顾你们的生活?朝堂上能当相国的人多的是,能代替我去种田和照顾你们的人可没有。”

嬴小政抱着朱襄的手臂道:“对,舅父不当相国!舅父只给政儿当相国!”

“行行行,只给你当相国。”秦王柱无奈。

既然朱襄不愿意,他就不再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