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劳役来弥补石磨管理的费用。

“不要贪婪。整个村庄都富裕之后,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好。”朱襄挨个村庄叮嘱,“秦王现在在咸阳选官,天下贤才都能考官。以后还会在各地兴建书院,让各地庶民士人考取官吏。你们只有让村里大部分人吃饱肚子,才能有更多的人读书。若村庄里有人做官,不比贪图一点点石磨的收益强?”

当地村老都很惊讶:“我们也能考官?”

朱襄道:“你想,秦国很快就要统一中原,占领那么多地方,总要有人来管。如果让六国旧官吏去管,那么那些地方是秦国的地盘,还是六国的地盘?秦王那么英明,当然会选拔新的人才。”

村老信了。

因为李牧攻打下新的土地时,就是任命当地没有当官吏的士人去当官吏,而不选择原本的官吏。

这样其实换汤不换药,因为当地官吏基本也是当地名门望族。李牧换来换去,其实还是他们家族的人。

但李牧此举的含义,就是向当地人放出一个信号,这里已经是秦国的地盘,楚国原本的那一套说了不算。

而且虽然同是当地望族,但望族中人心也不齐。即便是兄弟血亲,也可能是仇人。他们自然希望让别人下去,自己当官吏。

朱襄的话让当地人生出了更多的野心。

朱襄的意思是,现在的官吏也是暂时的,以秦律的规定,之后官吏还需要再次考核。而考核的时候,包括庶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资格去考。

当然,事实上庶民是不可能去考的。因为现在的庶民不识字,识字的都是士。

但庶民中较为富裕的人也会想,就算这一代不行,儿子呢?孙子呢?只要从现在开始教,将来未必不行。

“谢朱襄公指点。”村老叩头不止。

朱襄扶起他们,与弟子们继续前行。

他身后的弟子们窃窃私语。

“看,我们儒家真厉害。”

“屁,朱襄公是咸阳学宫,不属于任何一家。”

“不,就是我们儒家大贤!”

“朱襄公推行律令,为何不是我们法家?”

“错了,朱襄公是我们墨家,是我们的钜子!”

“屁!朱襄公擅长种田,当然是我们农家。”

“你怎么不说朱襄公写小说,是小说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