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那儿不服气呢?有什么不服的?打起仗来,第一个死的就是你!”
蔡晓春起立痛快地:“是,严教,我知道错了。”
“坐下吧。”严林缓和语气,“其实不该我说你们,也轮不到我说你们。你们都是不同部队的,我不是你们的上级。但是这种观念一定要扭转过来!教给你们狙击手的技能倒是次要的,首先要培养你们狙击手的观念!”他指着自己的脑子,“要用脑子!当你们孤零零深入敌后,光靠枪打的好路跑的快,活不过三个小时!”
队员们都看着他。
“今天开始,你们进入狙击手小组综合战术训练。”严林看着他们,“包括观察计算与射击移动目标、不同地形地貌狙击阵地的选择和伪装、城市反恐应用射击、复杂气候射击、对车辆和直升机飞机等的非硬性目标破坏等等十多个科目,每一个都需要你们用脑子来完成,然后每一个都会有类似的对抗性训练。你们所有的训练成绩都会在最后的总评范围内,最后的第一名就是‘刺客’。明白了吗?”
“明白了!”队员们怒吼……
教室里,挂着人体骨骼和肌肉详细图。
集训队员们在下面听讲,写着笔记。
刘芳芳军医拿着教鞭对着讲台上立着的一个骷髅讲解,冷若冰霜:
“这是一个成年男性的骨骼标本,由206块骨骼组成。这是头骨,也是你们未来作战当中要射击的主要部位。你们在日常训练通常射击的是胸环靶,但实战当中射击胸部并不能使目标确凿无疑的瞬间死亡。所以为什么执行死刑时,会射击死囚头部而不是心脏部位。因为心脏中枪者仍可存活8到12秒的时间,而且极少数的人心脏不在左边,而在右边。
“人体只有一个地方被破坏才会使得瞬间即时死亡,那就是大脑的运动反射神经区就是头骨的这个部位。人的头部虽然直径大约有20到25公分,但能够真正使得瞬间即时死亡的部分非常小,脑部控制运动反射神经的地方位于眼睛后面,其大小不足6公分。也就是说要想一枪瞬间毙命,实际所能瞄准的目标只有6 公分…….”
400米处一根钢丝悬挂着一排直径6公分的原形钢板靶,枪声连连,只有子弹准确撞击上才会打响靶子。
400米外的射击地线上,趴着一排集训队员,抱着狙击步枪在进行卧姿射击。他们都很小心翼翼,平稳自己的呼吸,射击速度很慢。
“你们现在是在舒服地打靶,但是在实战当中你们压根不会这么舒服。”严林走过他们的后面,“目标不可能戳在那里让你们瞄准,你们瞄准的时间可能只有三秒钟甚至更短。在这三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你们要考虑并且计算好抛物线弹道、高度及湿度、地球自转偏向力、风向以及风速、子弹弹道系数等。现在不过 400米的静止目标,还只是自动步枪的有效射程,你们就打成这个鬼样子?你们觉得实战当中,目标会在400外戳着让你们打吗?可能是1000米甚至更远,目标可能乘车甚至在直升机上打成这个样子,你们干脆不要带着狙击枪去执行任务了,一人一挺轻机枪算了,直接扫射多过瘾啊……”
草地上,严林拿起测风仪和狙击步枪瞄准镜:“1分钟角度=1/60度,也等于瞄准镜刻度的1/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击手利用分钟角度去调节瞄准的角度,当知道风速及风向后狙击手便要立即将这些资料转换成分钟角度。方程式为射程(米)/100x风速(公里每小时)=分钟角度……”
队员们认真做着笔记。
“把这些计算方法背下来,刻在你们的脑子里面。”严林指着挂出来的公式图讽刺地说,“你们从观察手那里获得情报到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直至最后射击的整个过程不会超过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