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秦相宜语罢,轻轻起身,裙摆如水般流淌,身上的海龙皮大氅加身,内里便只?需穿上薄薄一层飘逸的红裙,毛色呈现一种独特的银灰,光影变幻下?,仿若霜雪初融。

仿佛这世间的如花繁华与优雅雍容,都?尽在?她这一方天地。

人走?后?,贺宴舟揽过妻子的肩,秦相宜面色也不太好:“宴舟,我没想过母亲会变成这样。”

她以为,她走?了以后?,母亲该过得很好的。

贺宴舟便道:“那咱们就?把济慈院的饮食规格再往上提一提,也好全你孝心。”

秦相宜点了点头,表示此法甚好:“叫上几个丫鬟,常做些?糕点送去吧。”

有她照管着,母亲也不至于困苦终老,定叫她饿不死,也冻不坏。

晨曦透过雕花窗棂,如细碎金芒,轻柔地洒落在?内室。一位养尊处优的夫人正端坐于菱花铜镜前,她细细端详着自己的眉眼,三十好几的年?纪,仍旧无一丝细纹出现。

一头乌发如瀑,柔顺地垂至腰间,几缕发丝慵懒地散落在?白皙的脖颈旁,五岁的儿子刚被梳洗好,就?扑到了她的腿上。

她发间簪着的红宝石凤簪,凤嘴噙着一颗圆润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晃动,熠熠生辉,尽显尊贵。

“母亲,陪我去放纸鸢。”

秦相宜还未梳完妆,刚要把他推开一点,儿子赖皮得很,又?缠上来。

贺宴舟伸手将儿子拎起来,寻思那地方是?他待的,你个小鸡崽怎么敢待。

“给?我好好站着!”

儿子怕爹,只?能站在?一旁,眼珠子往母亲身上瞪。

景历帝许是?因为吃丹药吃多了吧,两年?前就?已经死了,八岁的昌云即位,叫贺宴舟做了太师。

太师位列三公之?首,是?地位最为尊崇的帝师,负责传授年?幼君主经史子集,教导其治国理政的方略、驭下?用人之?术,好使帝王尽快扛起江山社?稷之?重?任。

自当今圣上登基以来,乾坤扭转,如春风拂过大地,万象更新。

市井街巷,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晨曦初露,集市便已喧闹开来,摊贩们早早地支起摊位,摆满琳琅满目的货品。

田间地头,亦是?一片丰收盛景。新颁的惠农政令仿若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农夫们的心。

朝廷派遣的农技官悉心指导,良种推广、水利修缮,让庄稼茁壮成长。

麦浪滚滚,金黄的麦粒颗颗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泽;稻穗沉甸甸地低垂,似在?感恩这风调雨顺的年?岁。

农人们收割时汗流浃背,脸上却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仓廪充实,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家中存粮足够安然过冬,还能有余粮换些?生活用品。

学堂之?中,书声琅琅。新皇重?视教育,加大对学塾的投入,广纳贤师。由贺家带头,在?民间撒播知识的火种。

济慈院外,老人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回忆往昔艰辛,感慨当下?幸福,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逢人便夸当今圣上圣明,贺家慈善,让他们能在?暮年?享这太平盛世,不愁吃穿。

唯有一个哑巴老太太,黑着一张脸,虽说如今被济慈院的伙食养得白白胖胖的,却始终融不进济慈院这个大集体,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今日除夕,夜幕降临,济慈院内一片祥和,贺夫人特地安排人包了饺子,热腾腾的饺子一出锅,大家热热闹闹过个年?。

贺家上下?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宛如熟透的红柿子,散发着喜庆的光晕,将整个府邸映照得红彤彤、暖融融。

正厅之?中,几张雕花梨木圆桌摆满了珍馐佳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