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栀路过听了几句, 是护士长在和陶靖解释费用问题。
陶靖一直听着, 只说了两句话, “这些够吗?还要多少?”
去医院看病,普通人的痛。
目前南栀需要关注的患者不多,除了陶明志, 只有三个孩子。
近几天舒映阶都没有门诊,南栀也不需要去门诊。
舒映阶办事周密, 下午又把南栀叫到办公室,讨论陶明志的手术。
舒映阶办公桌上放着陶明志的片子,她缓缓说道:“有句话说得很对,敢给陶明志开刀的人不多。”
先不提八十年代末期各种设备都没有,就算是二十年后、四十年后,这种程度的肿瘤都是复杂手术,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开刀。
现在缺少的仪器更多,更需要主刀医生经验丰富。
南栀问:“您在担心吗?”
舒映阶说:“是在担心,但是不只是担心陶明志。”
舒映阶看着南栀,欲言又止,“来看看陶明志的片子吧,病史漫长,室管膜瘤或者顶叶胶质瘤的可能性更大。行左侧三角区入路肿瘤切除术,经三角区皮质造瘘……”
这些都是开会时说过的内容,南栀记得很清楚。
舒映阶虽然严厉,但不会啰唆,她的状态让南栀不安。
舒映阶又重复了一遍,她说道:“陶明志的手术结束,你准备准备,回临川市吧。手术方面还要多向小陆学习,小陆是正经医学院毕业的,但是路子比我还野,我们一起在战地医院时,她能扛着人家一条腿跑八公里。”
南栀脑海中浮现陆嘉述扛着人腿的画面。
“现在不流行野路子,做手术各种要求都很多,这是好事,说明医疗行业越来越规范,我们正在和国际水平接轨。不过作为医生,比病人和家属更了解病情,要有自己的判断,该大胆时不能含糊。不过任何时候,都要优先保护自己,只要活着,就能多看几个病人。”
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都能在陆嘉述身上体现出来。
对于那个纯粹的年代,南栀有点儿向往。
陶明志的病情,手术指征明确,周三下午进行手术。
南栀和另外两名主治医生做助手,术前充分备血。
奚阳华被批准进手术室学习全过程。
奚阳华:难度这么高的时候舒教授都让他进去看!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
沈玫好心提醒,“南栀已经可以主刀。”
奚阳华:“……”
他又不蠢,才不和南栀比。
奚阳华说:“舒教授怎么不叫你进去看,还是太重视我。”
沈玫说:“叫了啊,我不想去。”
奚阳华:“?!”
沈玫:“太血腥。”
舒映阶主刀,核对患者信息后,手术开始。
手术室的氛围一开始就不活跃,每个人都神色凝重。
不少家属看到医生笑着聊天都会不满,但换一个角度,他们还是应该希望看到医生轻松的样子。
尤其是急诊的,服务越周到越可怕。
舒映阶经三角区皮质造瘘进入左侧脑室。
所有人看到肿瘤,都倒吸一口冷气。
瘤体巨大,而且与脑室壁粘连紧密,几乎没有边界,分离困难。
瘤体本身是紫红色的,血供丰富,内有血窦和纤维索条。
二助三助都有点儿傻眼,“出血量会很高吧?”
“没八九个小时,手术可能做不完。”
舒映阶十分冷静,“这种情况,尽量沿着瘤体边缘游离,动作要轻,要有耐心。”
说话间,被轻轻触碰的瘤体开始出血,出血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