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静静凝视着她,突然避开眼睛,伸手抹了把脸。
“小汐。”妈妈哽咽开口,喊了声她的小名。
江萌怔怔的,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哭,只是发现妈妈一哭,她也想哭了。
“妈妈对不起你。”妈妈眼中含泪,捧着她的脸说。
“江萌”这个名字,是她的姥姥在她十三岁那年重新给她取的。她十三岁之前的名字,叫作“江汐”。
“潮汐”的“汐”。
她的爸爸妈妈都姓江,十年前,两人在海边一见钟情,没过多久,爸爸便向妈妈求了婚。她出生时,爸爸给她取名为“江汐”,以此来纪念他和妈妈之间的爱情。
在没有足够了解对方的前提下,烈火烹油般的爱情,仓促又短暂,仿若昙花一现,很快就产生了裂痕。
爸爸的公司因为资金周转问题陷入破产危机,妈妈是一家服装店的员工,收入不高,没有能力帮助爸爸度过危机。两家的亲戚知道后,纷纷及时伸出援手,各家拿出不少钱填补了欠款。
妈妈在账本上一笔一划地记清了每家借出的钱,挨家挨户写好了欠条,承诺一定会尽快归还。
这笔钱并不容易还,更何况比钱更加难以归还的,是人情。
小学三年级那年,江萌经历了一场绑架。
绑匪在学校门口劫走她,将她迷晕后绑上一辆大巴车。她被绑在车里,经历山路上的辗转颠簸,来到了另一个城市。
绑匪的身份,是爸爸公司的职工。而绑匪的目的,是向爸爸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一个负债累累的人吗?
江萌心中费解。
一路上,绑匪不让她发出任何声音,她只要稍一出声,绑匪的拳头便会狠狠地落在她的身上。她浑身是伤,嘴巴被胶布紧紧封住,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后来,爸爸来了。在和绑匪交涉的过程中,一个绑匪发现爸爸报了警,手里拿着刀冲爸爸扑了过去。江萌在远处被钳制着,想提醒爸爸小心,却在开口的一瞬间,突然发现自己的喉咙发不出任何的声音。
利刃扎进爸爸的心脏,她拼命挣扎,滚烫的眼泪淌落了满脸。
很快警察赶到,成功救出了她,却没能救回她的爸爸。
“孩子的失语症属于应激障碍的表现。据我们调查了解到,歹徒一直不让孩子出声,一出声就打孩子。估计是在这种高压环境的刺激下,孩子渐渐变得抵触和害怕说话,由此患上了失语症。”结案时,警察对妈妈说。
“要我说,小汐这孩子,就是让他们两口子给惯的!”
“从小吃穿不愁,跟个小公主似的娇生惯养!平时见条虫子都害怕,关键时刻能不怂吗?”
“她要不是被吓得连句话都说不出来,小滨能走吗?”
“本来他们两口子日子就难过,现在小滨又没了,她们娘俩还怎么活?最后不还得从咱们身上……”
“你少说两句!也不看看是什么场合!”
警局里,小婶话没说完,被小叔呵斥制止。
妈妈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牢牢紧握住她的手,牵着她向大伯、姑姑和小叔每一家人深深鞠了一躬。
“我想带小汐走。”那天晚上,妈妈对他们说了这样一句话。
妈妈卖掉房子,还清了欠各家的钱。每家人都推脱拒绝,妈妈却执意要给,他们只好收下。
江萌转到一所新的小学读书,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她是个不能说话的“哑巴”,也有同学问过她为什么哑,是怎么哑的,难道她全家都是哑巴吗?
她总是避而不谈,含糊回应。
渐渐地,开始有人说,她是一个很笨的哑巴,一个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哑巴。
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