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竹起身去店外看了看自家纸铺的牌匾。
果然,那上面也有一层薄薄的光晕。
金漆元宝浮雕处的光晕最浓。
转过身往隔壁密室逃脱的店门口看去,他们的牌匾上就没有这种光晕。
两个牌匾,一个是赵爷爷认真制作的,一个是赵木沐随意的练手作品。
再去看网络上那些老手艺人和百万粉丝网红的手工制作视频。
一个视频拍摄手法简陋,背景杂乱,但做出的东西上带着薄薄的光晕。
另一个视频拍的美轮美奂,每一帧都堪称是电影级别,做出的东西也像模像样,但上面就是没有那层光晕。
宋妙竹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了,这种灵气光晕,就是灵气融入手工艺品留下的证明。
暂且叫它灵气光晕吧!
仔细看,带有灵气光晕的手工艺品,就是比没有的,多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神韵,显得更灵动一些。
之前没看见,大概只是她的眼力还不够好罢了。
宋妙竹又去看柜台下面纸篓里的小纸人。
这些小纸人都是这段时间,她练习剪纸成仆的成果。
只不过没有灵力,一直是阴气御使,还用的是普通白纸,小纸人活动不了多久,就一动不动了。
此时来看,这些小纸人已经变成普通的白纸,上面一点灵气光晕都没有。
可她剪纸人的时候,分明有灵气融入的。
宋妙竹又试了一次剪纸人,这一次,灵气融入后,她明显看到纸人身上多了一层灵气光晕。
而她用阴气御使着它在店铺里活动了几圈的时候,纸人身上的灵气光晕在不断变弱,等它失去活力,重新变得一动不动后,灵气光晕就全没了。
宋妙竹这才知道,她剪的纸人总是比《纸扎秘术》里说的维持的时间更短暂,其实不是阴气御使的缘故,而是因为纸张上的灵气不足。
她折纸过程中融入的那点灵气光晕,还无法把普通白纸变成灵白纸。
第47章 古法造纸
严格来说,纸人上的灵气光晕,是她剪纸人时依附上去的。
根本不是灵纸的灵气光晕,而是纸人的灵气光晕。
白纸本身,还是没有变成灵纸。
基础差了,在这个基础上做的东西,也只是空中楼阁。
看来要让这剪纸成仆之术,真的到能发挥作用的地步,还是得找一找灵纸。
普通的纸张用来做阴纸扎还可以,做灵纸扎就有些不够用了。
以前不知道去哪找灵纸,现在知道制作手工艺过程中就能吸引灵气,那么就找那些手工做的纸就可以了。
网络这么发达,宋妙竹在网上搜了一下,还真叫她找到了几个手工纸传承地,都在云贵省。
一个是香纸沟的竹纸。
这种纸传承自明代,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整套操作工艺包括伐竹、破竹、沤竹、蒸煮、碾蔑、提浆、抄纸、压榨、烘晾等七十二道工序,成品既绵且韧,还有隐形竹纹,散发出淡淡的竹香。
另一个是小屯镇的白绵纸。
这种纸始于清代,也经七十二道工序,成品绵韧,平整润柔。
还有石桥镇产的白皮纸。
以构皮、杉根为原料,绵韧光润,耐水性还好。
这里还生产彩色纸,包括云龙皱褶、凹凸、压平、花草、麻纸六个品种。
宋妙竹还在网络上找到了这些产地造纸户的视频号。
第一个是一个叫“非遗竹纸一家人”的直播间。
可惜看屏幕里的,正在造纸的一家三口水平似乎不太够,没有出现引动灵气融入的情况。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