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教她的。
不过即便认识,平时也很少看,有人在旁边,多是让人念给她听,也就只有女儿姜榆写的信,她会逐字逐句的看。
看着看着就激动起来:“老姜,闺女是不是在信里说她帮助公社开了一个酸笋厂,然后大家举荐她当厂长了?”
姜立伟的声音也颤抖起来:“是咧,是咧,咱们闺女当厂长了。”
蔡晚秀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出来:“打从小时候就知道她聪明,没想到下了乡,还干出这么一场大事,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吃苦也值得,你看闺女在信里说的多有成就感,而且还因为她这个酸笋厂,不仅修路通车,还通电了,上面来了好几批领导表扬,甚至因为通车的缘故,周边村庄都来他们公社坐车、交易,闺女自豪着呢!”
“可惜闺女说酸笋带汁不好邮寄,不然真尝尝这备受南省人喜爱的美食。”
“连笋干都那么好吃,卖的更好的酸笋,指定差不了,你往后看,闺女的写的小说也上报了。”
“这孩子,好不容易上报,这稿费怎么还全给咱们寄来了。”
“闺女平常嘴上不说,家里什么情况她最清楚,尤其是她哥哥嫂子的品性,这是担忧咱们负担太重呢!”
“那这次回信就将分家的事告诉她,免得她一直担心。”
如今姜榆不在家,回信的事都是姜杨来,再加上姜立伟和蔡晚秀都是爱秀女儿的,因此信还没寄出去,整个玉兰巷都知道了姜家下乡的闺女在乡下建了厂,当上了厂长。
隔壁,姚伟的妻子杜思曼一脸赞叹:“没想到咱们还有这般能耐的邻居,真想认识这姜榆,这也太优秀了。”
她说完,见自家气氛不对,不由皱眉:“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在想他们该不会在说谎吧,一个工厂哪是这么容易建成的,而且当地人凭什么推选姜家的姜榆当厂长?”
赵二妞说起脸庞就一阵扭曲,之前那姜榆不识好歹,好不容易算计到乡下去,谁知竟还有这般本事。
当初求亲的事,满玉兰巷的都知道,如今这不正向大家说明,姜榆拒绝是正确的,他们家姚伟就是配不上姜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