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酸笋,这么畅销?”经理动了心思,省城都抢着要,那他们供销社是不是也可以卖?

“就是这个,正打算在市里推销呢!别到时候省城都知道了咱们安和乡酸笋的名头,市里都不知。”

酸笋在乔市不算稀奇,经理疑惑:“就这个,省里还抢着要?”

“咱们做的,自然和其他农户自己做的不一样,经理,你要不要也进点?不是我吹,现在鲜笋产量不高,等咱们安和乡建立酸笋厂名头打响之后,真不一定供应的过来。”

“你们还打算建厂?”

“正准备去申请呢!”

经理犹犹豫豫:“那就先来个一百斤吧。”

“经理您尽管放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给省里的价是四毛二一斤,还是他们自己的班车拉,经理,我们熟人,就给你四毛钱一斤。”

经理刚才是看了单据的,所以才只要一百斤先试试。

他倒要看看这酸笋有什么不同,让省城的日化工厂和国营饭店这么重视,还出这么高价。

“经理,这里还有几斤,你就先带回去试试味,这里面的辣椒和生姜也别扔,不管炒什么,都好吃,我们现在就去打建厂申请。”

一切都很顺利,大队长合不拢嘴。

等到了相关部门,看着领导们惊愕的眼神,内心的骄傲都快掩饰不住。

“不声不响的,你们安和乡干了这么大事?”

“都是新来的知青的功劳,国家的政策好啊,这知青下乡确实帮助了我们安和乡不少。”

领导怪异的眼神看向他,也就只有他这么说。

另外几个公社,那些知青不是和当地村民起冲突,就是吵嚷着要回城,这安和乡怎么回事?

“上次上报的是不是也是你们公社的知青?”

“是嘞,这次的酸笋就是那位知青琢磨出来的,我们公社都投票了,要是工厂建立起来,就推选姜榆知青当厂长。”

领导咕哝一句:“你们公社倒是大方。”

这么好的机会,居然舍得让出去!

不过也正是这端正光明的态度,让领导们对建厂的事重视起来。

第65章 上报,在国营饭店卖爆了

申报建厂的报告交上去之后,大队长轰轰烈烈的开始组织村民修路。

并将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得无比响亮。

数着楚宵带回来那三百斤酸笋的报酬,村民们热血沸腾。

其中最激动的要数邢思敏,姜榆教授的时候,不仅是她,许红霞、项天佑、程建辉、付鹏,包括看姜榆不顺眼的黄妙妙都有偷偷腌制,但最后只有她一个人成功。

她上交了二十斤酸笋,扣除楚宵帮他们带货的路费,到手整整八块钱!

这酸笋才腌制七天,除了用公分和刘婶换的辣椒和生姜,她几乎没什么成本,这可是八块钱啊!抵得上她下地半个月的公分了!

没下乡之前,她爸的工资也才四十多,她现在的公分加上卖笋干和酸笋的,已经快赶上。

听大队长说之后还要建厂,等规模化生产,是不是还要赚的更多?

而且姜榆还说了,因为她腌制的好,如果成功建厂,第一个邀请她入职酸笋厂。

也就是说在城里没奢求来的工人工作,她下乡之后反而实现了,并且现在的收入,和他爸干了十多年的高级工都差不多。

邢思敏发誓她一定好好干,紧跟姜榆和楚宵的脚步。

千万不能像黄妙妙一样没脑子。

安和乡公社的村民分成两部分,一半继续开荒,一半修路。

为了将来能够通车,大队长不仅在楚宵和姜榆的建议下将道路加宽,并且从砖厂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