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雄起带人清点了粮食,然后对他道,言重了,不至于,我不是什么圣人。
他知道他的这个妹夫对这片国土的热爱的。但是他没有想到,对方居然能够和他一样决断。
这批粮食来的太快了。
按照时间算,只有金鹴华在受到日本人打进来的消息后就向沈宝宁下达出售全部处于东北的产业换粮食,时间才来得及。
那么一大笔钱,说捐助前线,就捐助前线了。
也是痛快。
这人还有一腔热血,他白雄起没看走眼,没看错人。
还好有金鹴华让沈宝宁送过来的这一批粮。秋天渐渐到来,新的季度,前线愈加吃力,但是韩耿夫克扣军饷克扣得更厉害了。
只给老式武器,除了子弹以外,粮食,大洋,军服,全都不够数。
韩耿夫克扣了东北的军费,把这笔钱挪过去剿匪。本来东西就不够,现在更是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日军装备虽然不如英美列强,但是却比他们的要好得多。日本国内有经济危机,但是他们有罪恶的“大陆政策”,把国内的矛盾全都转移到华夏上来。举国之力来对外侵略。
前线的战况愈发紧张。金鹴华的那批粮白雄起一直押着没让任何人用或许是,他自己早就猜到了可能会有这样的一天。
那批被白雄起留下来的粮食,这个时候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自从日本侵华之后,华夏的仁人志士大抵都在宣传抗日。对于韩耿夫“攘外必先安内”、“诉诸于国际以求谴责日本”的政策一直都很反对,物议汹汹从未挺过。
而在今年秋天,这个在华夏传统上就是动用兵戈的季节。韩耿夫拿了大把的银洋武装他的军队,调集了三个师去“剿匪”。然而,给东北抗战队伍的军费,却不足“剿匪”的军队的一半。
就这一半,还被蛀虫们贪了又贪。以至于前线连饭都快吃不起了,还是靠着爱国商人捐赠的粮食才挺过了危机!
这样的消息传出去后,一片哗然。无数文人学者写出了他们铿锵有力的战斗檄文,对政府的骂声一片,文章比雪片还要多。
韩耿夫方面,压力骤增。
第215章
白雄起在书信里劝金鹴华不要回国。金鹴华也清楚,娇妻高堂、白家长嫂在异国他乡是离不开他这个顶门立户的男人的。
但是他还是要回国一趟。
回去看一看,政局到底败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回去看一看,哪里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信任的。
至少不能把他拿着国家人民的钱,或是拿着自己的钱买来送回国的物资,让贪官腐吏给拿走了吧?
而且国内的那些产业……也该清理出去了。
纵然那些是金鹴华一步一步打下的江山,置下的产业。但是现在日军来势汹汹,政府却推三阻四地不抵抗。白雄起他们这些军队奋战在一线,但是被日军冲破的防线却越来越多。
全都处理了,能卖的卖。不能卖的就毁了。至少不能够把厂子机器留下资敌。
把这些产业卖了,还能换来一大笔资金。
他要帮着从海外运输军需,购买军备就需要在国外拥有权势和人脉。作为一个华夏人,在异国他乡能够拥有权势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足够多的财富。
在这些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发达的国家,财富就是一切的通行证。
那么,他在海外的产业就不能卖。那些东西,是他和欧陆的资本家交涉的资本。
那就只能把他在华夏的这些工厂店铺和良田卖掉。换来大笔的钱。
包括他的心血,曜日斋。
也难以留存。
前线的军队军费不够,他在军费不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