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爹娘早就说了炎半仙的事,小英心疼又愧疚,知道她心思浅容易被人欺负,有空就教她一些门道,干娘偷偷教了什么要紧的东西,回头必定悄悄告诉她。

巧善没有月钱,也没有工钱,但别的没被亏待。除了管吃住,府里还给她们配了夹衣夹裤布鞋。入冬之后,又发了两件袄、一卷棉布和两斤棉花,留给个人做里衣、裤子或鞋。

灶房要留灯,还有炉子,暖和又有光亮,正是做活的好地方。艳红、秀珠、梅珍三人有时会特意留一留,赶下钥前再走。

这不妨碍巧善半夜发财,热热闹闹的更有意思,她把小英的针线也揽了。

干活的人,袄裤不能太厚,棉花还有剩,够铺出一大块薄棉片,巧善想给她裁一件坎肩,像七小姐房里的几位姐姐那样,在腰身掐一掐,罩在袄子上,冬日也能窈窕。

凡事先跟小英商量。

她没急着动工,回头做自己的裤子。外头梆鼓响了,她抓紧收完最后一道边,将躺椅往后搬一搬,估摸着不会引火,再盖上袄子,睡了。

灶膛里留了火,窗子严实,外边还有墙,蜷缩着睡,不是很冷,但她做了个冰凉的梦:冷风呼呼地刮,冻得耳朵想逃离,有人在焦急地催喊“小英,快点”,她想答“她家去了,明早才来”,可腿脚动不了,嘴也张不了。

隔日小英听她说了这个梦,很是高兴,说这是她日夜挂念的结果,捧着她的脸,非要亲一口,得逞后,四处炫耀。

坎肩也想要,但要做就做最漂亮的样式。午后,她回家取了一块好料子,还带了些彩色丝线和花样子,想叫巧善绣些缠枝海棠压襟。

巧善说不会,她笑嘻嘻说那就拿它练练手,横竖不着急穿。

那就慢慢做吧。

腊月要预备年节回礼,活多。明少爷久病不愈,吃什么都养不出肉,花样换个不停。

灶房的人忙得脚不沾地,晚睡早起,仍嫌不够用。

黄嫂子脾气涨得快,巧善不敢熬夜,忧心坎肩在年前完不成,暗自着急。

“小英,小英……”

明明是不认识的人,但这连声疾呼,分外耳熟。灶边离不了人,巧善高声应道:“她家去了,姐姐找她有什么事,请说,明儿我告诉她。”

来人没答,依旧喊着名,一股脑冲进来。她见里边只有巧善,又急又愁,连声问:“晚膳后见没见着小英?她几时走的?中途有没有回来过?”

巧善跟着急了,摇头,飞快地答:“她家里边有事,打发小丫头来叫她,晚饭没吃就走了,没回来。姐姐,她家里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我跟她好,有些担心,求您发发善心,告诉一声。”

来人跺着脚,哭道:“家里没急事,没叫人来催她,昨儿说好请个老大夫,酉正(18 点)三刻替她看脉,左等右等不见人回来。我来了两趟,到处问过了。她干娘不知情,小肖婆子说早走了,后门上的人又说没见她出去过。人就这么不见了!爹娘急疯了,当差又不能耽误,只好叫我来。你快想想,她爱往哪走,我好找去。”

她们爱去居士那,可居士闭关几个月,那院子上了锁,早就不能去了。

巧善抓破头也想不出小英能去哪,只能努力回想,告诉她那骗人的小丫头长什么样。

人又走了。

她心急如焚,却跟小英的爹娘一样,做不了什么。

这锅汤要熬两天两夜,里边除了老鸡、老鸭、蹄髈、鸡脚,还有鲍鱼、海参、干贝、鱼肚等料。黄嫂子走的时候,反复交代要看紧了,为保万无一失,一会秀珠也会来,夜里两人搭伴说话,都不许睡。

天早就黑了,即便她舍得一身剐,丢下它不管,最远也只能走到倒座房的大通铺没人领她走,她根本出不了东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