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爸爸相信政府和公司会关心和满足人们的需求。他总是很关心加薪、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病假、假期以及津贴这类事情。他有两个参军的叔叔,在服役20年后获得了退休金和终身保障,这让他深受影响。他很喜欢军队向退役人员发放医疗补贴和开办福利社的做法,也很喜欢大学里的终身聘任制。对他而言,职业保障和职位补贴有时甚至比职业本身更重要。他经常说:“我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我有权享受这些待遇。”
另一个爸爸则信奉完全的经济自立,他反对这种“理所应当”的心理,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人们的软弱、贫穷。他特别重视理财的能力。
一个爸爸努力存钱,另一个爸爸则不断投资。
一个爸爸教我怎样去写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个爸爸则教我写下雄心勃勃的事业规划和财务计划,进而创造创业的机会。
富爸爸,穷爸爸(3)
作为两个意志坚定的爸爸的“杰作”,我有幸了解到不同的观念怎样带来不同的人生。我发现人们的思想确实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活。
例如,我的穷爸爸总是说:“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富人。”于是这句话就成了事实。而我的富爸爸恰恰相反,他总是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富人。他会这样说:“我是一个富人,富人不会这么做。”甚至当一次严重的经济挫折使他一文不名后,他仍然把自己当做富人。他会这样安慰自己:“贫穷和破产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
我的穷爸爸也会说
“我对钱不感兴趣”或“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我的富爸爸则说“金钱就是力量”。
尽管思想的力量无法测量或评估,但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就已经明确自己内心的想法,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我注意到穷爸爸之所以穷不在于他挣钱的多少(尽管这也很重要),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拥有两个爸爸,我敏锐地觉察到要小心地选择和利用其中一种观念。我到底应该听谁的:是富爸爸还是穷爸爸?
尽管两个爸爸都高度重视教育和学习,但两人对于什么才是最应该学习的看法却不同。一个爸爸希望我努力学习,获得学位,找个工资高的好工作。他希望我能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例如:律师、会计师,或者去商学院读MBA。另一个爸爸则鼓励我学习成为富人,了解钱的运动规律并让钱为我工作。“我不为钱工作,”这句话他说了一遍又一遍,“我要让钱为我工作。”
在我9岁那年,我最终决定听从富爸爸的话并向他学习有关钱的知识。同时,我决定不听穷爸爸的,即使他拥有那么多大学学位。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教诲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的许多诗我都很喜欢,不过最爱的还是下面这首“未选之路”。从诗中受到的启发我几乎每天都要用到:
未选之路①
林中两路分,可惜难兼行。 游子久伫立,极目望一径。
蜿蜒复曲折,隐于丛林中。
我选另一途,合理亦公正。
草密人迹罕,正待人通行。
足迹踏过处,两路皆相同。
两路林中伸,落叶无人踪。
我选一路走,深知路无穷。
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
数十年之后,谈起常叹息。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
――罗伯特?弗罗斯特(1916)
选择不同,命运也会不同。
这些年来,我时常回味这首诗。选择不接受受过高等教育的爸爸关于钱的态度和建议,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这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