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平平淡淡,夫妻相配的意思。
忙得七七八八了,外边终于甩鞭炮了。
孔大丫帮着孔母将身上的兜布解开,两人快快往正堂走。
甩鞭炮就是新郎要出门接媳妇了。
作为高堂,孔父和孔母便不能在厨上忙活,该在正堂安坐,等着儿子把媳妇接回来,然后磕头拜天地呢。
因为孔丁两家的门户挨得近,便没有请骡子,定下是由孔柱子去上门,将人背回来的。
来看热闹的不少,男方挑喜担的儿郎都是孔柱子平日了走得近的朋友们。
一群人呵呵笑笑出门,孔母生怕这些混小子把聘礼抬嫁给损了,连忙招呼人上去支应着。
喜饼两旦、各色粮食两旦,果子点心两旦,还有好酒封坛六坛。
金银首饰不多,但是却有四匹流光溢彩的好布料。
院门一开,扑上来一群讨红钱甜果子的孩子。
孔三娘在外边照应着,看花骏从挑担里大手一抓,顿时一片铜板脆响。
这一把少了也有百十来个呢。
孔柱子心疼连呼‘没了没了’,这一路过去撒了两次,巷子里的小孩子们和妇人捡上一枚就要说一句恭喜恭喜。
热闹人群终于散开些。
再回来时候,就见正堂孔父孔母跟来的亲戚们说场合话。
其中还有西来村的周氏。
就是孔大丫和孔云彩的二姨,没人去西来村请,她自来了,又是一张笑脸,俨然是将先前说过的恶话当做没发生。
孔大丫从小就不喜欢这个二姨。
昨天听她娘说了二姨的做派,更是恶心,“走吧,有她在,我懒得进去。”
新娘子没进门,灶上的饭菜还不急着下锅。
姐妹两个说着话往后院去。
孔云彩蹲在菜地跟前,失望地摇摇头。
孔大丫看过猪,瞧出她神情不对,眼神落在菜地里,“这是哪个笨货,怎么在这地方扎了几根菌把?”
‘笨货’孔云彩哭笑不得回头看姐姐。
“我想看看能不能种出菌菇来。”
事实是,完全白折腾了。
孔大丫听过妹妹的想法,思索一下,道:“其实这菌未必不能自家种。”
第 15 章、你走慢些
孔云彩看她:“可是菌子不是没有种子吗?”
孔大丫道:“菌子是天生地长的,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只要能长,寻到方法就行。”
她指指当空的一点晴日,“今日有阳头,过几天就是曝晒,你见哪种菌子在朝阳向的坡上长的?”
孔云彩一想。
从小山头采了多少的菌子,都是从潮湿避阳的地方寻见的。
无怪她不懂这些。
孔家并不是农家出身,孔父便是因为对地里活计一窍不通,最先开始做货郎,后来安定,才选择在镇上收夜香。
孔大丫懂得也不多。
还是她所在的小山谷地,十来户农家开垦种地,和一个有些经验的农人交谈才知道些。
“老话说的,看天吃饭。这菌子应该也是这道理。”
“你要是消闲,想琢磨这事儿,那就好好看看小山头上的菌子是怎么个长法。”
孔云彩点点头。
心说等丁冬梅进门了,到时候叫上二妮一起研究下。
院子外边已经传来小孩子喊‘新娘子来了’的声音。
姐妹两个从后院出来,到了正堂却见原本欢闹轻松的氛围消失,所在的人神情局促,连笑容都僵板着。
尤其是正中坐着的孔父和孔母,脸色铁青,眉头蹙紧。
这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