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三娘不想进去。

正屋开着,孔母已经看到她的身影,正招手喊人呢。

孔三娘再不情愿,也不会在人前损她娘的面子。

于是抬步进屋子。

孔母将她拉到正屋桌子的一侧,掏手绢在她额上擦细汗,“镇上有春日祭的热闹,瞧这一头汗,跟邻家的妮子玩得高兴呢。”

她看看自己闺女,没瞧出衣裳脸面有不好的地方,这才舒口气。

出去跑玩一会儿也好,瞧这小脸蛋粉嘟嘟的,可不就是书上所说的窈窕佳人。

她瞥一眼另一端的刘家郎,看他正失神地瞧着三娘的侧脸,心里发笑。

“刘家娘子,我前儿在灶上做了一缸子酱菜,好吃得紧呢。赏脸看看我手艺?”

刘家婆点头,落在孔母身后,起身走前在儿子袖子上扯扯,眼神示意他不要忘了正事。

刘家郎瞬间红到脖子边,抿嘴点头。

孔三娘自然察觉到这母子之间的小动作,眼神一动。

上一世的时候,也是如此。

她娘引着刘婆去了灶间,留下她和刘家郎说话。

刘家郎说自己秋后就要去县里书院读书了,所以想在秋前成亲。

成家之后再立业。

当时她一心想着不能耽搁人家的读书事,虽觉得有些匆忙,心说早半年晚半年也没差。

可不是白白落了人算计嘛。

果然...

刘家郎:“三娘,镇上的热闹好看吗?”

“嗯。”

“女儿家还是少出门,外边歹人很多,若是伤着你,就不妙了。”

当时觉得这句话十分暖心,只觉这是个贴心人呢。

“你说的对。知人不知心,有的人面目瞧着正经,实则是一肚子坏水,是该防着些。”

刘家郎:“......你知道就好。”

屋中静了一瞬。

“你....你今日这衣裳真好看。”

孔三娘低头。是一件杏花黄的春衫。

“我觉得不好看。我喜欢软缎子,要是能穿锦衣就更好了。

锦衣虽然贵,但是衬得我容颜美丽。可是我娘说一匹锦要好几两,舍不得给我买。”

刘家郎:“......”

怎么办,她好像是在暗示让我买?

可是他们都没有成亲,怎就能花这多钱买一匹华而不实的料子?

而且,他娘不会同意的。

“三娘,妇人持家要节俭。若是大手大脚的,是被说嘴的。”

可是上一世她卖饼挣钱,穿最便宜的黄麻衣。

他却能花着她累死攒起来的钱买锦布,做了一身华贵的衣裳,去什么先生家赴诗会呢。

原来轮到自己头上了,是银子舍得花了,料子舍得买了。

到她了,一句理所应当的‘妇人持家要节俭’?

“是嘛。”

她不平不淡地接了一句。

眼看就要说不下去了。

刘家郎想起她娘叮嘱的事情,觉得时机不对,不太好开口。

其实亲事的吉时应该是两家大人商量着来定。

可他娘非让他先要了三娘的准话。

“三娘,你觉得秋天如何?”

孔三娘倒了一杯水,茶杯淡绿,喝一口,她娘竟然还拿了一两半斤的青玉茶招待。

真浪费。

“秋天?我不喜欢秋天,农家人秋天要忙,又是收庄稼、下收晾晒,还要烧地、翻土。若是家里没有黄牛,所有的活就在人肩膀上摊着呢。多累呀!”

刘家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