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3)

但宋朝方面,自从有了赵久,也开始不怂了。说一千一万,也是你们那边不老实,擅自劫掠引发的动乱。我们这边还差点撞死一个宰相呢,这事儿怎么算?

但也没有轻易打起来,一是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金国三人组,二是赵凤国这边除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个,其余的真是一堆废物,完全不能和人家辽国的皇帝太后打。

更重要的是,宋蕴私下劝赵匡胤,“夫君,妾推算,此事酿不成大祸,大家还要相处下去,不要因为一时动手,以后尴尬起来,也给了别人可乘之机。”宋辽双方都有延续呢。

赵匡胤于是拦着弟弟和其子孙,其实他想多了,没他打头,别人压根儿也不敢往前冲。

而辽国方面,述律平要打回去,萧燕燕却道:“曾祖母容禀,宋之皇帝虽是一群脓包,奈何现在还是他们势大,我们一时动手容易,大石毕竟已经远走西域,能否来此还是五五之数。可依那赵久的本事,宋国再传几代不成问题,他又不似以前那般宋朝官家,咱们不可因小失大。”

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都觉得她说的对。

因此虽然金国和五代的皇帝出于各自的利益不断挑唆,但宋辽双方竟然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直到云开雾散,也没打起来。

宋真宗赵恒说:“还是小久这孩子像我,澶渊之盟多好,打什么打?”

赵匡胤听得火大想打人,赵光义却难得快了一步,已经开始揍儿子了,“你个丢人现眼的东西,也配跟小久比。”

弄的本来是被父母派来讲和的辽圣宗耶律隆绪看了看,悄悄的走了。

第115章:太行八百里

从建炎十一年开始,赵官家已经两次想去太原而不得了,这一次终于能成行。

不过,他走之前还是安排了一些事情。比如梁肃这个丰台知县超额完成任务,提拔为燕京府士曹,他的师弟石琚在此次科考中得了个进士出身,就去了韩城当县令。而他空出来的位置,则由诚心归顺大宋的高真名补上,也算是给大理的一些人一个信号。

另外一东一西高龄宰相纷纷脑子收到伤害。一个死活不肯退休,一个不用问也知道还是不想退休。他无奈之下,除了寻访高人,就只能自己在屋里苦读医书,钻研医术。

但脑神经这个东西,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有许多疑难毛病是再精密的仪器也检查不出来的,指望他一个半路出家都不算的野狐禅,能研究出什么破天荒东西来?那张仲景、华佗估计得从棺材里爬出来,写个天日昭昭了。

于是,手头有钱的赵官家终于听从了潘国丈的建议,在燕京、东京两处重新开设医药局,广招门徒。

做完这一切,他才放心的告别了燕京中枢,打马向西而去。

跟随他的,依旧是一千名御前班直和六百赤心骑。

因为河东地理复杂,中间还要过八百里里太行,杨沂中一度建议官家在从御营前军中选取勇士护驾,结果被赵久一句话怼了回来,“先让张宪好好整治一番吧,朕这辈子也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军队闹饷了。”

杨沂中无奈,又情知赵官家说的是实情,只好安排了哨骑和警报等严密措施,方才稍微放心,但依旧悄悄的找到刘晏以及辛文郁二人商量,“翟彪这小子旧伤终究在。这次出来,高手带的不足,还是你我三人辛苦一下,轮流值夜,万不可使圣躬再临危险。”

两人自然没有异议,说点儿实在的,他们这种武人近臣,一身荣华富贵,性命安康,都系在赵官家一人身上。把他看的比什么都要紧。

赵官家并未着急赶路,但到了苇泽关脚下的小镇里歇息时,还是感觉浑身酸胀的难受,不由得对杨一中叹道,“正甫,我们这代人果然是老了,想当年十几天枕戈待旦,第二天一早还是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