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冯益悲催地收集兔子粪堆肥。
盛夏时节,本该是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不想大暑之后连着几日大雨,阻止了赵官家劳动之余也给海港建设和航运带来一定麻烦,当然,一起麻烦的还有这次来燕京赶考的太学生,比如杨时,他到了好友陆游的住所时,已经成了一只标准落汤鸡。
而同样大雨瓢泼的崇文殿里,胡寅再次确认,“官家确定,此次科举不仅要文进士,还要考武进士?”
赵久回答的理所当然,“武举自古有之,朕当然要开!”
小剧场番外
新书推荐
古言大神有女如云推出新作《如梦令》,描写两宋传奇太后孟如寄的一生。
从孟如寄小时候开始讲起,涉及新旧党争,后宫争斗,她一生深爱哲宗而为哲宗所抛弃的悲剧让人同情,当然还有人们最喜闻乐见的瑶华宫被废后和小皇子赵久的互动,孟氏以自己无人倾诉的才华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启蒙,可以说他是不受宠的九皇子最开始的老师,这也符合很多人对于两人母子感情的建立的推测,也是赵久一生对不幸女性同情以及后宫稀少的原因。
当年明月、桐华君等人都为其推荐,称这是兼顾历史与想象。
本书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磨铁发行,现在各大网站均能订购。
一百零九章:武举前奏
话说赵官家说的也没错,武举自武则天时期就开始了,宋朝也有,甚至建炎十八王之一的王彦就是武进士出身。但是,你看看宋朝重文轻武到了什么地步,武学进士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啊。
不过,什么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的,靖康耻让沉醉在大宋繁华里的士大夫明白武力的重要性。当统治者一味轻视武人,甚至当兵的几乎都要刺字流放,武举当然不受人重视,但这建炎天子整天不是泡在军营里,就是打仗的带头冲锋。发国债省钱保证军饷,军人甚至武学学生的社会地位就在这十几年里飞速提高,好像这个时候开科取武进士,也能接受。
反正胡寅已经对御营左军很多老兵侉子的作风不满到极致,急需他们读书甚至大规模用王世雄岳云式年轻职业军人替换。
巧了,凡是大规模驻军的地区,主官都有这个需求,纷纷上书表示支持武进士,连整天喝茶当大爷等着西辽使臣伺候的李纲都忍不住写了奏疏发表了一下对于武进士的看法,赵久看完赶紧再次写了密扎给吴玠曲端和李彦仙,别的事都好说,千万别让李相公插手军事,任何他关于军事调动的文书,都视作乱命。
不过此次科举文武并存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经过大乱之后,三年不断间建设的燕京城第一次迎来了一次人口迁移高潮,各家客栈都恨不能爆满,来考试东京太学生、武学生络绎不绝。
这就体现出城规在城防规划时的合理之处了,很多农家小院儿本就离燕京太学和武学不远,坊市交错。这次很多人家都收拾出来空着的厢房,租给来考试的学生处,也有富贵人家的橘子,直接聘了厨娘、短佣和帮工,一时间热闹非凡,物价飞涨,竟然是比赵官家到来时促进了燕京经济的增长更加明显。
这来考试的太学生凑在一起,不管是燕京方的还是东京方的,针砭时政,谈论国事,那是必然的。至于武学生嘛,口中的焦点永远是这次立功的岳小侯爷。
不满弱冠之年的青年,从使节队伍,他国之内如入无人之境,带领千余人马而几乎灭一国,这是史书上才有的传奇,如今竟真实的发生在本朝,叫这帮年轻力壮、本就立志从军报国的小伙子们如何不心神驰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