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倒也是真的,尧山之战后,赵久的皇帝之位就已经无法动摇。哪怕他当众说了“二圣不是东西”也不过是换了一批人当官而已,那么北伐战争之后,任何人都没有了和他做对的资格,别说是宗室血脉,就算是外姓之子,只要赵官家不认,那么大臣们也就会坚定地相信,至于千百年后会不会来一出“狸猫换太子”,就管不着了。
正在这时,远远传来一阵儿声,有童子喊着父皇,迈着白藕一般的双腿“都都”跑来,后面内侍傅姆紧紧跟着。赵官家疲惫地一笑,道:“良左,你来做什么,不去做功课吗?”
原来来的正是三皇子赵旦,他年方五岁,刚刚进学,容貌与母亲吴贵妃极为相似,此时穿着大红布衫,扎着童子髻,若是眉间再点一个胭脂,直接就能上台扮演观音童子了。
赵旦当然不会说自己不想学习,只说:“爹爹,刘副统领呢,我找不见他。”
“你找他做什么?”赵官家的语气有点危险,身边的内侍已经开始腿软,这位小爷可别在这个时候熊头,会挨打的。
不料赵旦却道:“我找他道歉,上次不该让他学狗叫。”
这下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因为是老幺,这个小皇子整天上天入地捅马蜂窝挖蚂蚁洞甚至让宫人给他马当骑,赵久烦了打的也最多,但是棍棒之下,也从来没听说过他幡然悔悟要给人道歉啊!
赵久很想问你怎么想通的,结果小皇子学会自己抢答了,“现在大哥和二哥军训,每天都说累死了。我想一定是他们得罪秦王或者魏王了,我先跟刘副统领搞好关系,以后我军训,就不会吃这么多苦了。”
赵久:........我忽然觉得你才是道君亲生的子孙,“来人,把三皇子交给获鹿公主,让她看着,务必写完一百个大字才许吃饭。”
赵旦愣了一会儿,忽然“哇”地一声哭出来。
第八十六章:赵玖的身世(下)
赵久的郁闷只持续了一天,晚上独睡寝宫,屋外一场秋雨伴着雷电,彷佛驱散了他心中的郁结,说到底他有那么在乎亲生父母是不是赵佶和韦氏吗?
答桉自然是没有,他就一个被道祖抓过来的倒霉蛋,只是在这十二年里点点滴滴,不忍看到那些历史上鲜活的生命暗澹无光,为的,是眼前这些人和死去的那些英魂。
要不然不说肉体了,自家知道自家事儿,他这个灵魂可是实打实冒牌的,既然破碎山河是我收拾的,那么也和该是他和衮衮诸公,士农工商继续为万世开太平。
要说完全不在乎,当然也不可能,只是这么些年那么多生死攸关的事情都过来了,他不觉得控制不了局面。不管怎么样,他的生身父母是不会也不能变得。
于是,尽管他后半夜才睡着,但是第二天一早却精力饱满地上朝去了。却发现今日当值的宰执、尚书们一个个眼眶发黑,心神不属,本来想说的虎狼之言也只好咽了下去,免得真把人刺激坏了,道:“各位都是社稷之臣,非赵久之家仆,打起精神来,乔太妃未到朕的事也说不清楚。但是大宋几万里疆域,总不会没有别的大事了,不说别的,今年的秋收就快到了,户部,各地可有大灾上报!”
林景默赶紧出列道:“回官家,今年年景尚好,只是淮河泛滥了一次,邓州几个县受灾严重,知州和县令联名上疏,请求免税救灾。另外徐州的收成也因为蝗虫有所影响,万幸张知州采取了官家的法子带领农民以蝗虫入菜,现在已经有‘点蝗成虾’的典故,但依旧会影响秋税。”
赵久沉吟,道;“既然地方不多,那么就派御史查访,若属实允许减免,万不能饿死了百姓。”
刘汲看了眼向来内秀的林尚书,只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就这么点灾情户部自己就可以处理了,实在不行就过秘阁商量,自己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