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3)

建炎十二年正月十五之后,赵官家以御诏的形式宣布了对此次事件的所有人员处罚。

刘子羽停职半年,由通判等代为处理政务。

邢王马扩削全部封户,带领义军前往横山练兵流放。

梁兴、邵隆免死罚为苦役,其所有职爵全部撤销。但顾念抗金之功,家眷不在流放之列。

胡世将、赵开罚俸三个月,散官降级。

估计知道东京方向回不满,赵玖特地回了一封私信给秘阁,“大鱼不上钩,且行且观,勿循常法。”

在建炎十二年过年的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事儿呢?宋世祖赵玖在巡视长安城的途中,必须经过这个骊山。也就是那个我们很熟悉那个风景名胜区,然后呢,一些动乱分子就挑拨了附近的义军,在黑灯瞎火地演武,注意啊,他们也没想到就这么巧,正好让世祖的队伍赶上了。这在封建社会叫做冲击圣驾啊,说你谋逆都不过分啊。这个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之为“骊山之乱”。

所以别说是当时的两个义军首领,就是整个陕西地区的大员,也觉得自己要倒大霉了。

但是呢,这个明君和普通帝王的差距就体现在这里,宋世祖不能不处置,要不然这不是鼓励人家行刺嘛!但他这个处置很轻,就是把这些义军全部交给了马扩带到阴山去流放,也可以说是继续练兵。因为这些义军都是梁兴、邵隆拉起来的,所以他为了大局也没杀这两个人,进而来收服人心。

这事一开始东京秘阁是相当不服的,连已经转任的钱御史中丞胡寅和李光都表达了激烈的观点,但是事实证明赵玖的决策是很英明的,他这样不仅造就了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野战军,也进一步削弱了军队藩镇化,更重要的是麻痹了真凶,以至于后来真正的大鱼手到擒来,在位几十年间再也无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他也真的在阻力最大的东南地区做到了“均田到户”,一直到其子武宗晚年,这项政策都很好实行,所以后世革命者对他的评价普遍高于寻常帝王。

下面是历代一些名人对此人此事的评价:

朱熹:先帝丈量天下,人所不能及也。

孟珙:世祖皇帝荒野之地留此强军,为万世计也,吾等当守边御寇、擒斩大酋、挥师克捷、扬威域外。诸君,今日,有进无退。

马致远:世祖能容邢王,而今陛下不能容一举子也?

于谦:时下虽艰,未若建炎之时也。天威虽损,不及骊山之变。

王守仁:宋世祖之心,吾莫敢言也,然其爱民之举,彪炳史册。

孙文:宋世祖赵玖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因为他作为帝王,以最大的仁心对待人民,从不把他们当成奴隶。

河北大学王立群读宋史

第五十八章:祭河

时光容易把人抛,消了冰雪,绿了青草。不过十余日功夫,行宫里就已经有嫩黄的迎春花悄然宣告春天的到来。

京兆府素来有“八水长安”之称,眼见局势安定,赵玖也带着侍卫们出来转转,等到了著名的灞水河畔,眼见此时河水渐渐解冻,鱼儿蹦出水面却被飞来的沙鸥叼走,夕阳之下,点点金光缀在波涛之间,远处渔歌悠然入耳,正是一派闲适好景。目光所及,又是长安古城墙的高大与沧桑。

赵玖不由感叹,“到底十三朝古都啊,再经历战乱,这气象也不是别处可比。”

杨沂中道;“官家若是喜欢,不妨多住些日子,如今情势安全,无碍的。”

话说赵官家于他相识多年,彼此肚子里的话很多都不用说就能明白,赵玖笑道:“正甫是看到萧恩萧御史来了,知道朕还是准备去一趟宁夏路,才这样说的吧。”

杨沂中无奈,道:“官家什么都明白,而且治黄之事不急一时,自出东京以来,已经波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