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玖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大明湖边的孙妹妹怎么跟戏词里唱的似的,不过赐婚这事儿当然可以,但理论上这个时代的主流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赐婚那是两家都说好了皇帝给个彩头,比如赵鼎儿子结婚;再不就是虞允文这种特殊情况,没啥说的都是为了抗金。
辛文郁看官家似乎在考虑可能性,或许是这些天相处也熟了点胆子大了,说了句:“官家,或者您让人传这个意思,我爹肯定答应。他平生最佩服您,常恨自己没有早生二十年为您马前卒,就是死在尧山也无妨。”
人家话都这样说了,赵官家还能说啥,再说人家小情侣自由恋爱听着也挺美好的。反正赵玖自己就没这福气,而且是两辈子都没有。他又问这位孙妹妹的家世,巧了,还真跟个忠臣有五服内的亲属关系,那就更好办了。
话回到这里,赵开倒是还记得有这么个下属,明明是个搞财政的爱好居然是耍刀,已经告老还乡了,但既然官家吩咐,自然回答一定办好。
赵官家不知道的是,要不是他这个决定,自己二十年后就不会又多了一个狂热粉丝和大宋历史上第一位边塞词人。
第五十二章:四方反应
有辛文郁打底,剩下的就好办了。杨、刘二统制有护卫官家不利的嫌疑,可人家终究是拼死护驾了,只好一人转一级武勋,另有赏赐。不过到了他们那份上,看到官家平安什么赏啊罚啊都不重要了。
小种知县也算是护驾出力,虽然刚刚上任不好再提拔了,还是加封了其母诰命,并且勉励他好好努力不要辜负家族百年名声。把人家孩子都感动哭了。
最后,这次护驾死去的御前班直、赤心骑有三十八人,好巧不巧还有个东蒙古的王子。必须从厚从优抚恤,东蒙古王那边赵官家亲自解释一下,厚加爵位,余者交给杨沂中处理。
大臣们本无异议,但是到了战死的义军士卒这里,争议就大了。
或许是为了避嫌,诸多大员力主不能算阵亡,他们是去干什么死的?不给开棺戮尸就不错了。
结果赵玖标准地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笑道:“曲大,你也别怪你比不过韩世忠和张俊,就这担当大局四个字,你就比他们差了一层。”
要说这殿中最为无辜的就是难得今天没打算长嘴的曲端。义军不受他节制,他也是临时在驻防彰化军补充骑军,虽然知道义军一些行为,但有刘子羽、马扩甚至是关西实际主帅吴玠,也轮不到他管,就是这次乱子太大,他担了个知情不报的嫌疑而已。
而且在看到火光的那一刻他也意识到要遭,疯狂骑马而来,终于还是没赶上,还落了个看守义军的差事。
可赵玖哪里给他辩驳的机会,道:“建炎元年,韩世忠刚刚收编了一批贼寇为官兵,这在当年是常有的事,可他竟然没管理好,以至于前军射杀朝廷的御史,惊得行在众人以为韩世忠反了,让朕赶紧跑。中间的事大家都知道,可韩世忠亲自了解了那名前军统领和几个心腹后,却能告诉朕前军两千多人若是一起杀了会出大乱子的,万万不能如此。这就是你们口中五毒俱全的韩世忠,那时就能有如此见识。”
“若说那时还是情势特殊,建炎七年,张俊部右军统制张宗颜无诏过大河与金人交手,结果当面大败损兵折将。也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也都记得的‘三大案’了之一,张俊当时就跟朕说,张宗颜此举他也很愤怒,但是战死的士卒都是听命而行。军队要是不能令行禁止,那还能称之为军队吗?所以即使有罪,最也在将官而不士卒。”
话都说到这里了,谁还不明白官家这就是拿曲端当个筏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是别人曲端早开嘲讽模式了,但面对着官家,他只好捏着鼻子认了,道:“是,秦王和齐王见识高远。臣也以为,战死的义军若不能正常抚恤,那么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