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柯然长逝,享年六十八岁。
和他关系最好的前工向吕好问听闻之后病了一场,弄得赵官家无比紧张,这位可是要比他们都要大,今年已经七十有四了。
不过同时,他也在感伤。当年陪他走过最艰难岁月的老臣们,终于逃不过自然规律。开始要先他而去了,尘归尘,土归土,而他能做的,不过是一些身后的的哀荣和对其后人的照顾。
小剧场番外
宋朝相公的死后生活
建炎天子的宰相又下来两位让相公镇里增加了不少活力。吕蒙正甚至张罗着要给他们摆接风酒。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这两位都是大名鼎鼎的抗金功臣,在最艰难的时候和大宋同生共死,陪伴官家走过艰苦岁月的。
但是有人就有意见了,比如说王安石的女儿蔡卞的夫人就道:“爹爹,官人,你们每次要摆酒,都是我和母亲她们操劳。这两位怎么说也是我们的后辈,你们要清就干脆自己来做好了。”
按说古代男尊女卑,敢这么发言的女子实在是少之又少,但这位蔡夫人王氏众不同的。史书都记载,“蔡卞妻王夫人,舒王女,蔡每有国事,先谋之床第,然后宣之庙堂,伶人扬言曰:‘右丞今日裙带,都是夫人裙带。’中外传以为笑。”
陈规和许景衡都是听说过她大名的,忙道不敢劳烦,没想到王安石怒道:“不懂礼数,仗着有几分才学,就在相公们面前大言不惭,敢情你丈夫和你商议国事,真能与两位相公救国救民相比吗?你不做是不是,滚开我去做?”
蔡卞赶紧跟着老丈人去打下手,结果。大家就吃了死后第一顿黑暗料理,纷纷后悔。
第141章:玉米来了
老臣们的离开,固然令赵久很伤感,但是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人生规律,只能尽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对待其他的老臣更加好一些。
比如说吏部尚书陈公辅,一年里已经有三个月在请病假了。他自己虽然雄心壮志,但也明白岁月不饶人。于是,赵官家在与之恳切谈过之后,升任其为都省副相公,稍后让他以副国级领导人的身份退休。
同时,他的好友李光则调回东京,任吏部尚书,不久之后也进入都省为副相,分担赵鼎的工作压力。
枢密院那边情况更加紧急,工部尚书马扩也晋封枢密院同知,给张浚打下手别说韩世忠干不了枢密院具体工作,就是干得了,征南这一仗下来,他和张浚也水火不容了。
后又以礼部尚书赵元显为东南使相。以国子监祭酒陈康伯为礼部尚书,工部侍郎张九成为尚书。
至于吕祉,也和万俟卨一样,前事既往不咎,重新当了河东路经略使,鉴于太原城的重要定位,绝对美差。
剩下的人员地步不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这次人员调动有点大,但是大家也都理解,毕竟老臣凋零无可奈何。而靖康耻造成的中生代断代现象又十分严重。更重要的是,官家开疆拓土之后,大量官员空缺。偏偏又不能以次充好,因为地方官直接决定着一县甚至一州百姓的生死。
于是,赵官家只好再做了一次他十分鄙视的行为,那就是以大量。大员子弟充任地方官。毕竟这些官宦公子道德底线总体来说还是要高一些的,而且从小跟着父亲,照着葫芦画瓢,应该也不会太差。
比如赵鼎的长子赵汾就连升成两级为池州知州。
再比如李光的长子,已经被胡寅调到燕京去任职权燕京府尹,再三夸奖他的建设才能。
不过,这两位不仅是高官公子,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不寒颤。
君不见连杨万里这种小萝卜头都已经被派出去当知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