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怕冒犯的话,在座诸人中怕还没有几人坐过海船哩!冷不丁要叫他们拿出诸多身家压上去,且还不知结果如何,当真冒险极了!
见众人都陷入沉思,牧清辉也不催促,只平静道:“此乃我上任以来的头一锤子买卖,又关乎咱们的前途命运,自然愿意做的尽善尽美。只咱们虽不比农户靠天吃饭,可一旦遇上天灾人祸也十分难熬,故而做事之前总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一旦遇到什么事,也好有个应对之策。”
大家就都点头。
牧清辉又说:“此事说急也急不得,说不急却也等不得许久,今儿是八月初十,咱们便以十日为限,大家都回去好好掂量一番,愿意同我去冒险的,便在这十日内前往牧家同我商议,签署相应协议,即刻交付钱款,过期不候。若不愿冒险的,自然也不必勉强,只等下次机会便是了。”
话是这么说,可牧清辉却有把握,这些人至少会有大半下水。
商人这种存在其实是十分矛盾,却又叫人胆战心惊的。且不说眼下旱灾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大多数人的生意都不同程度的遭受打击,且还不知持续多久呢!这还叫平时日进斗金惯了的他们如何耐得住!
如今自己给他们指出这条路,且是不少人早就眼红过的,又有其他省的商人一同参与,风险便已极低,说不得便要有人放手一搏。
对商人而言,每一次的天灾人祸都是挑战,又都是机遇,有人因此瞬间跌入深渊,一文不名,有人却因此一夜暴富……
果然不出牧清辉所料,前三天倒还罢了,大家都在观望、踟蹰,并没有什么动静。可从第四天开始便有忍耐不住,一直到最后一天期限的七天内,牧家从清早到深夜就人员往来不绝,无数大小商人跑来同他商议说要入股……
待到第十一日清早,一夜未睡的牧清寒双眼布满血丝,他将辛苦整理出来的名册递给心腹道:
“快马加鞭,日夜不休,速速将此名录分三路送往南京、浙江、福建,去了福建还是找贾老三。另外,恐有人不放心,会去打探,叫他打起精神,莫要走露风声,勿叫任何人知道他是我的人!去吧!”
商会众人只知道他居中联络,十分辛劳不易,却不知道此次出海的两支船队中,有一支就是他牧清辉的。
早在牧清辉跟着牧老爷走南闯北的时候就曾数次到过两广、福建一带,天生敏锐的他就对当时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海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隐隐意识到这里面必将蕴藏着无限商机。
他也曾同牧老爷提及过,但无一例外都被驳了,最后一次甚至被训斥,说他贪心不足,自家的家业还没摸清吃透,竟就想着去外面划拉……
牧老爷便如同巨大多数的老一辈人一般,坚信大禄朝便是这天地中央,天朝上国,什么出海什么岛国,皆是蛮夷。且他平日多见的又是东边那些穷困潦倒的岛民,越发坚信外头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觉得南佬都是在本国混不下去,才不得不去往外头划拉残羹冷炙。
从那以后,牧清辉就再也没在父亲面前提起过。
可他野心极大,嘴上不说,心里却从未放弃过,一直都密切关注。
直到后来牧老爷后宅越发混乱,牧清辉的母亲意外去世,牧老爷却依旧无动于衷,他终于开始爆发。
他早就从牧家商号的活计中挑了两个机灵的南方小伙儿,着意培养,并数次按照自己的指示南下行事……
几年下来,那两个小伙也都能够独当一面,在福建一带包了船厂、造了专门跑海运的一两千料大海船,养了许多经验丰富的造船师父同水手,也同旁人合伙跑过几回,小试牛刀,收获不菲,如今只等着大干一场!
又因为南方海上跑这个已经跑了数十年有余,不管经验还是对航路的摸索都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