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竖着耳朵听了半天,笑眯眯地回耳房眯一会儿。

凉州府的平静是暂时的,从萧衍行?接手西北开始,他就要着手治理这?一片土地。

凉州西北此地之?所以令中原闻之?色变,一就是生存条件艰苦,俗称穷、困、苦;二则是此地靠近边疆,容易被外族鲁多,动荡不安,百姓日?子艰难;三就是此地百姓的开化程度远低于中原地区。大部?分?人温饱都难保,自然更别提花大价钱教育。

有句话叫,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虽然有些武断,却?也并非空话。当百姓糊口都成问题,确实容易为了多吃一口饭,做出?些令人心惶惶的事来。

萧衍行?从很早以前就有想过整治西北,但奈何正在装疯卖傻,许多的计划都搁置了。

如今倒是有了合理的身?份。

不过改善一地民生并非易事,许多事情都得一点一点来做。

萧衍行?正计划着巩固边防,教化百姓,改善民生。京城这?边却?出?了一桩大事。上奏劝说皇帝推行?‘一条鞭法’的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戚继兰戚大人被发现惨死于茶楼厢房之?中,被人勒住了脖子吊在横梁之?上。人被放下来时,早已气息断绝,无力回天。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乃是朝廷三品大员,且是两?朝元老,在读书人和朝廷中很有声望。

年近六十依旧刚正不阿,一生断案无数。为地方官时,治理有方,为百姓伸张正义,还了许多冤假错案受害人多年的清白之?身?。注重教学,以官府名义设立书院,引导百姓向学。四十年官海浮沉,一心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一个人,按理说,安度晚年不是问题。谁承想突然就死在了横梁之?上。

此事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朝堂上下为此议论纷纷,一时间,群情激奋。京城的学子更是联名上书,要求大理寺务必彻查。将?胆敢害戚继兰的歹徒绳之?以法,以歹徒的命祭戚大人在天之?灵。

别说京城闹出?了极大的风波,萧衍行?这?边听说了戚继兰的死,也怒火中烧。

“是那帮人做的鬼?”

“是。”

萧衍行?的脸一瞬间黑得彻底。

要说这?戚继兰,明面?上是保皇党,其实早就坚定地站在萧衍行?这?边。

京城的许多事情,两?人都有过颇为深入的交流。政见上不谋而?合,两?人说是君臣,实则也有些忘年交的意?思?。戚继兰活了这?么大岁数,性情虽耿直,甚少做出?激进之?举。临老了,不想自己一辈子装聋作哑。便在与萧衍行?等众人商议之?下,有他为主,提出?了‘一条鞭法’。

这?之?后,戚继兰便屡屡遭遇不测。

所谓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①

这?项政策是萧衍行?在民间见了太多的丑恶,感知到?旧政的弊端才与众谋臣商议着提出?的政策。大庆看似国富力强,但早在十多年的冗官冗政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冲击下,国库空虚,财务紧张。朝廷的赤字,连赈灾款都拿不出?来。但朝廷那帮京官,依旧粉饰太平,闭着眼睛歌颂天下清河海晏。

皇帝日?日?在这?等虚妄的夸赞之?中迷失了自我,还当真?以为自己就是个千古明君。

日?日?沉浸在四海升平,清河海晏的虚妄之?中。

事实上,大庆的徭役是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②

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