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2 / 3)

关中生了什么乱子。”

屋里在挑灯后燃了簇新香,炉子隔着条案,烟气袅娜也挡在了层层垂帷后。

四封信,压在上头一封是季濯缨留的,一封是府台和回去的天枢官员同书的关中详报,本都是常事。可这里头最显眼的却是少有地来自京城。温明裳翻了翻,认出外头落笔是沈宁舟的字迹,却没在上面寻到玄卫的徽记。

而这最后一封,来自靖安府,是高忱月的笔迹。

温明裳把最后那封信压在了底下,先拆的州府的详报。

天枢的人去得快,在茨州守备和关中驻军起龃龉前把此事压了下去,再加上季濯缨从中斡旋,也没耽误军资,两方权当做各退一步,都没为难彼此。北燕还不至越过铁骑直抵关中,故而无论是城防还是百姓都没出乱子,军屯的余粮尚在,一声令下也可随时取用。

“天子从中作梗是意料中,但调兵应当不是他的意思。潘彦卓本事了得,京中四脚蛇的渗透比我们想得还要深。”洛清河倚着床帏,在她合上书信后说,“茨州紧邻燕州,过去也曾见过兵燹之祸,要守备军如他所愿,其实很难。”

“所以调的人才会从州府文官里选。”温明裳点头,猜道,“他本意也并非让你折戟,只是想让燕州陷入混乱,如此胜负就愈加扑朔迷离。我既在燕州,那么如何处理事端就看我,他这么做,为的应当还是让天子陷入两难。”

她这般说着,手上便拆开了京中的那封信,粗粗一眼后道:“……果然。”

洛清河耷拉着眉眼,挨着她的脑袋问:“怎么说?”

“群臣皇嗣夜扣宫门,恭请陛下收回成命。”温明裳翻过新页,看过后摇头,“齐王奉诏入宫,言说捉到了驿马被害的线索,自请查办了,算算时候,眼下应当跟着大理寺一同。另外,经此一事后,天子抱病,这些日子都没上朝,太医署说是急火攻心,要静养。”

“如此,他应当就不会去责问季濯缨。”洛清河想着,“州府文官众多,怎会提前猜到来的是季濯缨?”

“这个啊,”温明裳搁了信,随手捉起身侧的手把玩,解释道,“州府的文官确实不少,但是这封密报连朝野都要震动,茨州岂敢轻易接这烫手山芋?不等下到守备军,茨州的守备都统就要先抗命。所以茨州若是想奉诏求全,就既要保证守备军是真的去镇住异动的‘细作’,又要保证身在燕州的天枢和州府能够和奉命去往的官员说得上话。”

“前者不难,找个平日里刚直清正的人就成,但是加上后头这一条就没那么简单了。要想不延误战机,选的这个人就要对军资清点熟悉,要对州郡的守备熟悉,且此举风险不小,家中也要有人能在朝中说得上话,以免日后调任为人诟病。”

潘彦卓拿不准州府会让谁去,因为他并不熟悉地方州郡的官员布置,纵然有心也无力。但温明裳不一样,如今地方一步步推行下去的吏治改革是她和长公主一手构建,其中官员名册她一一过了目,所以早在预料到变故之前,她就先将应对之法摆了上来。

季濯缨受教安阳侯,为官数载没有为人指摘之处,背后又有季善行,再加上去年春闱闹起的那桩事上,她便是最直接的人证,几相拼凑,温明裳有把握笃定茨州若是来人,来的一定是她。

而只要是朝中清流,迫在眉睫之际,纵然要求全自保,也必定不会作壁上观。

洛清河听罢很轻地笑了笑,捏了下她的指尖没说话。

季濯缨的那封信算作是给温明裳的交代,比起她,温明裳如今倒是对沈宁舟信上所写的天子近况更挂心。她胡乱地揉捏着掌中指骨,随着鬓边轻轻拍打的呼吸声陷入深思。

沈宁舟字里行间透着让她在燕州战后快些回京的意思,温明裳猜想,应当是这位忠心耿耿的羽林统领敏锐地觉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