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长珺听得脸都绿了。
就连咸诚帝也忍俊不禁,但事到如今,他也知不该再继续下去,只得道:“罢了。既是如此,温卿,能者多劳,你便是领了这个差事也无妨。只是如今天枢为先,永嘉这先生的名头,还是让奚儿先来吧。待到战事终了,天下太平,温卿也自当得空了。”
“朕有些乏了,接下来的章程便由游净主持吧。”
言罢他起身离席,群臣俯首相送,心下才终于把这口气放了下来。
谁也不曾想到小小一个开蒙礼竟能横生如此多的枝节。
仪典结束后本该是慕奚入院点墨,如今却是多了温明裳这个变数。碑林有规矩,素来都只能为人师者独自进入,这让随侍的宫人也只能候在舍外。
慕奚将点燃的香插入香坛,她抬眸远望这座不知书写多少先人前言的碑林,随口道:“温大人受惊,可愿随本宫一同走走?”
温明裳轻轻点头,她们在那场夜谈之后少有单独话事的时候,慕奚周遭皆是天子眼线,一言一行皆在敛锋。若非今日之事来的遽然,她们恐怕长久下去也寻不到个说话的机会。
这会儿已过了晌午,碑林下回廊曲折,青竹混着花枝,倒显得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趣。日光透着树影,把转廊零零碎碎地分隔出明暗光影。
“今日之事。”温明裳垂眸没看那些碑上篆刻的词章,低声道,“殿下心中早有计较吧。”
慕奚闻言微笑,她没有隐瞒的意思,“陛下所行至此,其实会如何并不难猜。只是身在局中之人……总会生出莫须有的希冀。”
这话说的是慕长珺。
“不过大人虽惊,却也应当不意外。”慕奚复而道,“虽未言明,但大人其实对九思,也本该有所期许的吧?”
温明裳反问:“此话从何说起?”
“只是猜测,但毕竟,我很了解希璋和小婉。”慕奚轻叹,日影落在她袖间,把明艳的宫装也衬得晦暗,“此言道之大逆不道,但其实不论你我抑或是更多的人,心中皆如明镜。大梁……虽不复太宰清流,但尚未如燕地一般行至末路。我等前路在何方,其实取决于明堂之君。”
但谁都知道天子不可能有所改变。
温明裳亦是沉默,她眯起眼,迎着刺目的日影望向澄净晴光,“小殿下如今,还只是个垂髫稚子。”
“如此确实对九思不甚公平。”慕奚顿了须臾,却道,“可生在天家,谁又能逃得过此等宿命。天下人尽心奉养,让我们不必费尽心力便得享高位,我们便要有所回报。生于此间,谁也不真正自由。”
“……听王妃提起过,小殿下很聪明。”温明裳垂眸看向自己空荡荡的腰间,她随身并无他物,那条绶带便当作回礼给了九思,“只是我不曾想到……有人紧握着不愿松手的至高之位,端王殿下可以就这么轻易舍弃。”
“他本志不在此,时势所趋罢了。至于我……我如今无力亦无心。”慕奚道,“从他请我教导九思之时起,我就知道他有功成身退的打算。至于为什么是九思,或许是因为不论是对我还是对清河,乃至于整个洛家,他始终觉得有所亏欠。”
温明裳脚步稍顿,她短暂地侧眸望向慕奚,问她说:“今日若无我,殿下有法解此局吗?”
“其实不必问我,大人心里有答案,也有应对之法。”慕奚停步与她对视,她们的出身可谓云泥之别,但境遇是个难以言喻的东西,它能让天阶凰鸟转瞬跌入尘埃,成了这世间的凡夫俗子。
温明裳抿唇不答。咸诚帝此一子说是死棋,但并不会真正动摇谁的根基,朝局之上各人的拥趸已成定势。他不会真的废掉慕长临,毕竟二者之间这才是他真正想立的东宫。
可储君难做,门前为人君,却仍要时刻受君王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