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了一些当地的特色,然后把第一个灯笼拿给来找他的阿锁看?。

阿锁是个喜欢花里胡哨东西的姑娘,一看?这个灯笼就很喜欢,高兴的说:“当真给我吗?”

阿黎一看?她这模样,就知道自己到时候肯定卖的不错,于是也很高兴。两个高兴的人决定一起?去卖灯笼。

阿锁道:“一看?你这样就不是那种叫卖过东西的人,样式虽然好看?,但还需要?有人去说才能让人家买,你就交给我好了,我嘴巴子利索。”

果然卖的很好。阿黎要?给阿锁银子,阿锁摆摆手,“你的灯笼很好卖,不过是张张口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阿黎就觉得天下好人真多呀。他写信回去的时候就道: “我赚到了第一个五两银子。”

虽然不多,但是他依旧很高兴。

除了要?开源,节俭也很重?要?。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手上有了银子,但依旧劝他不要?奢侈。

“你还小,十几两银子根本算不得什么?,若是生个病,便什么?也没了。”

阿黎很是认真的听?他们的劝解。不过,这十几两银子却根本存不下来。

倒不是他用了,而是别?人要?用。比如说,坐在他后边的师兄母亲突然病倒了,是要?银子去救命。阿黎自然要?给他。

再比如说,坐在最后一个的师兄自己饿晕了,他不得不救济一点。

于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十几两银子怎么?经得起?这样折腾,马上就没了。

众人都不好意思,但他们实在是太穷,想要?还银子一时之?间也还不上,于是就决定每个月都要?有一个人还,不能让阿黎饿着。

阿黎:“……”

还挺感动的。

就连先生也觉得他是个仁义之?人,过年的时候把他叫过去吃饭,然后指着阿锁道:“你若是不嫌弃,我就把阿锁指给你。”

阿黎连忙摇头,阿锁一张脸耷拉下去,“你是不喜欢我吗?”

阿黎想了想,摇头,“倒也不是。只是从来没有这个打算,若是贸然答应了,不是耽误你吗?况且,婚姻之?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是有先生指婚,我也不敢不听?从父母的意愿。”

于是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了。

合着你还有父母是吧?大?家都以为你家只剩你一个了。

阿黎就支支吾吾的道:“我家的事情实在是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

他想了想,道:“先生,您还是给阿锁再找个婆家吧,我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