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我们自然要对她好些。”
所以崔翠英有什么,会先紧着折筠雾一些,两个小的还吃醋。
“后来金镯子吃完了,那年又没了粮食,我们没法子,只能去当扇子,扇子当了之后,又吃了几年,最后就是你们知道的,去当了襁褓,可那时候,根本当不了什么,大家都没粮食,有银子你都买不到米,这时候,孩子她娘才将主意打到了人牙子身上,他们有米。”
三斗米,熬成糊糊吃,也能吃一阵子,有时候人就缺这一阵子,他们家运气好,米吃完了,要卖剩下的两个女儿时,就有了赈灾。
天又下了雨,解了旱情,这才活命。
所以说恩情,折大富还是羞愧难领的。在蜀陵侯夫妻面前,他也不敢抽,只道:“这也说不得是谁给谁恩情,只如今你们将三丫找到了,我们也知道她没事,还活的很好,心里就安心多了。这事情,就到这里为止了。”
他叹气,又跟折筠雾道:“到底是我们对不起你,三丫,你别怨恨我们,那世道,没办法。”
说完这话,他就又变成了那个沉默的木匠,缩在木凳子上,佝偻者腰,是个极为普通的农人。
折筠雾没有怨恨他们。她用很长一段时光学会了去安慰自己,学会了跟自己言和,她已经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只会怨恨阿娘卖了她的小姑娘。
她笑着道:“阿爹,等你们走的时候,我再来送你们吧。”
她没有挽留他们,没有劝他们留在京都,她想,她跟这家人的缘分,估计就到这里了。
崔翠英拿着饼子出来给折筠雾,“尝尝。”
折筠雾吃了一口,“很好吃。”
是小时候的味道。她吃完了饼子,跟崔翠英道:“阿娘,你走的时候,我给你一些银子,你别只送大哥二哥去读书,也送四丫和五丫去吧?”
崔翠英:“小丫头片子也要读书?”
她狐疑:“过几年就嫁出去了,你放心,阿娘不偏心,给她们带足了嫁妆,找个好人家,风风光光的。”
折筠雾摇头,“不是偏心,阿娘去问问她们想不想,你忘记啦,小时候我学了字回去,她们也要跟在我屁股后面学的。”
崔翠英想了想,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那就让老大和老二学了回来教她们,专门送过去,先生都不收哩。”
折筠雾就没再说话了。因为崔翠英说的是事实。而她现在自身还没安定,管不了别人的一生,便道:“反正阿娘记得就好。”
家里的人都听阿娘的话。
崔翠英笑起来,在她头上摸了摸,“三丫,你就是个操心的命。”
她小声道:“让你那个亲生阿娘给你找个好的人家,那样就不用你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