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或清晰或模糊的回答。
池蘅轻笑:“那我在这斗胆问一句,是为了一家一姓吗?”
孙逐日暗地里嘶了声:矜鲤胆子也太大了,这就差点明问是为了姓赵的吗?
一时无人敢回。
池蘅不介意他们不吱声,清声喝道:“要我说,当然不是!
“我站在这,是为了‘三关屠城’之事不再重演,是为了这片土地不再掀起战火。
“我们每个人站在这,都有负重前行的意义。
“我知道你们有的人站在这是为了锦绣前途,为了光宗耀祖,甚至有的家贫,参军是为了吃饱饭。
“但我们穿上军服的这天,就有了全新的身份军人。
“什么是军人?是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无辜之人身前的刀、身前的盾,我们不倒下,他们才能堂堂正正,挺直了腰杆子不做亡国奴。”
她掏出蓝催临走时被交代特意留下的书信,厚厚一摞:“这里,是各地百姓写来的感谢书,有人不识字,我念给你们听……”
……
念到最后,池蘅嗓子干哑,仍然坚持读完最后一封。
山风仍旧闷热,然将士们心头一派清凉欣慰。
池蘅以‘念信’的方式,重新为数万大军淬炼了璀璨的军魂。
信是清和的突发奇想,挨家挨户请百姓们写信,不会写字的,由【红尘楼】内的女先生依言誊写,一字一句,从无改动,正是这份朴实,给人亲切真实感。
她心细如发,一早料到物资送去将士们的反应,可谓行事周全,面面俱到。
两人虽不在一处,心却无比默契。
经此一事,将士们士气昂然。
池蘅派人将书信分发出去,几乎每个营都留存三五封信,没干劲了拿出来瞅两眼,又是一条英勇杀敌、身负光荣使命的好汉。
后半夜,兵将们为收到百姓的感谢信振奋欣喜,主帐内,池蘅翻出袖袋里婉婉的亲笔信,这还是她第一次写信给她。
藉着昏暗的光浏览上面的字迹,目光停留在“喂饱你”三字,她笑得一脸幸福。
喂饱你。
等我回去也要喂饱你。
我的好婉婉,这次多亏有你。
第143章 声威起
“……我代数万将士谢过沈姑娘慷慨大义。”
蓝催蓝堡主不止人从【红莲山谷】回来,还带回小将军仓促之下写好的一封信,信上寥寥几语,字短情长。
瞧着那句“沈姑娘”,清和眉眼含笑,阿池既不喊“姐姐”也不喊“婉婉”,而是一本正经喊她“沈姑娘”,她觉得有趣。
事实上不管池蘅写什么,她都觉得有趣。
一封信,几行字,看一遍都能倒背如流,自家小姐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看,令一旁的柳琴深深感叹情爱的威力。
【红尘楼】相助运朝军的事很快在民间传开,愈传愈广,人们纷纷称赞【红尘楼】的义举。
到之后在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下,传出朝廷不顾前线军队死活的惊闻。
人言可畏,最后逼得赵拥不得不拨出物资,火速支援前线。
关乎【红尘楼】,人们越想知道它的来历,越寻不见可疑的蛛丝马迹。
知情的百姓们选择隐瞒,不知情的百姓怀着一腔热血将【红尘楼】捧到很高的位子。
浪花堆起千重雪,饶是这般,【红尘楼】也像猫冬的动物,谁叩门都不见有回应的。
夏日的炎热被一场场雨水带走,天一日日凉爽,秋日近。
御书房,赵拥捧着先帝密旨愁得焦头烂额。
没能让二十万大军陪着池蘅饿死在狄戎大草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