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心胸狭窄,和别人关系也处不好,又有公子哥的脾气,她还好,能够带着女儿一起做针线,她那个手艺在章家不好,可是缝缝补补还行。

甚至家里几个孩子启蒙也是她做的,但是她也仅仅只能读些《三》《百》《千》,其余的,她就不记得了。

她很后悔,当年为何没有好好学针线,为何没有好生读书。

她正因为识字,乡下人很尊敬她,时常送鸡蛋给她,就是拜托她写信,或者替人看文书也能换些米粮来。

云骊看到云潇也是大吃一惊,云潇居然苍老了这么多。

“云潇,这次回京了,一定要好生调理身子。”

云潇微微抬头看了云骊一眼,见她眼中没有任何嘲笑之意,反而盈满了关心,她也忍不住有些感动。

离家了,她才知道自己以前处处瞧不起姐妹们,但真正关心自己的还是章家人。

若非爹爹,她也回不来。

还有云潇的几个孩子,郑氏连忙道:“我已经把绛雪轩收拾出来了,六妹妹还是在绛雪轩住下吧,这地儿你可是住了多年了。还有孩子们,男孩子们另请先生读书,姑娘们就随咱们家的姑娘们一起读书。”

“多谢二嫂。”云潇讷讷的道。

她以前还曾经说过郑氏的闲话,觉得她不如华阳郡主气派,可她待自己却这般厚道。不仅是她,连孩子们都安排好了。

大家善意的说起了今年寒食节的事儿,云骊笑道:“今年我们不去庄子上了,我们煜哥儿要府试,我得在家陪着。”

“那你是得在家,我们今年也不去庄子上,家里长辈们年纪大了,在家反而更好。”郑氏也是如此安排的。

小时候,还是大老爷他们带着她们去外面踏青,过寒食节,现在大老爷她们也老了。

以前,云骊请大老爷过去吃酒,他老人家还去,现在越发不爱动弹,除了家族大事,几乎不出门了。

爹爹还好,虽然年轻些,但是迷上钓鱼。

天不亮出去钓鱼,晚上才回家。

钓了鱼就四处送,以前身上的汲汲营营全都没了。

云湘此时进来了,她和云潇曾经在闺中关系不错,她们自然又有另一番交谈。

自此,云潇在章家安顿下来。

三月云湘就出嫁郗家,章家为她备下了丰厚的嫁妆,姐妹们都送了丰厚的添妆。云骊送了六台嫁妆来,高高兴兴的去吃了喜酒。

云湘嫁后,云骊进宫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