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郭氏后来知道了,那简直是气得肺都要走了,但是也没有办法。

而乡里乡亲的,凡是知道叶根的那点事儿都,都不乐意自己的亲戚的闺女和这家结亲,郭氏找媒婆给叶根说亲,竟然行情大减!

把郭氏给急的,只能在偏远的村子里找。

这都是后话,现在先说一件高兴的事儿,张家湾的人过来给吴氏等人报信,吴山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廪生,这廪生必须是成绩优异者才能获得,一般考上了秀才的还不能。

而且这廪生每个月还有六斗的廪米,每年还有廪饩银四两,简直是大大的好。吴氏听了就笑得合不拢嘴,只说小山出息了。而刘氏和郝氏知道了,也跟着过来道喜,刘氏和郝氏都说,要是亲家大婶那边请客了,他们肯定会过去的。

这乡下人出个读书人不容易,而出个秀才更不容易,出了秀才,还能有俸禄的就更不容易了。

刘氏和郝氏当然是要和吴家搞好关系,反正现在也分家了,不用还顾忌着上房的脸色。怎么着,你自己的娃没考好,就不允许人听到自己亲戚的好小心而高兴了?这是什么道理?

就是叶老头知道亲家的孙子考上了秀才,都有荣俱焉,只说小山是个有出息的娃。

郭氏心里不舒服,她自己的儿子都没考上,也没见人说一句安慰的话,这外面倒是喜欢上了。

不过她现在不敢找吴氏说三道四,毕竟人家的亲侄儿是秀才了,这地位就立刻不一样了,要是真欺负了吴氏,这吴家的人带着秀才上门,她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老百姓天生对这有功名的人有一种敬畏的感觉,这也是为啥郭氏拼命要叶根考秀才的原因之一。

“你就别耷拉着个脸,老二的岳父家有好事儿,对老四也是好事儿,以后说不定老四就要靠那小山提携提携了,你以后对老二家的好一些,没有坏处!“老爷子说道。

“我对他们还不够好啊,算了,不说这个了,这几天,老四天天都没有出去,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啊。“郭氏说道。

“没出息的!让他躲,看能躲到啥时候!在家里憋时间长了,就给我去学堂里,好歹给我读出个名堂过来。等亲家那边请客了,你准备好东西,也亲自过去一趟,态度放好一点儿,咱们这关系近,别给弄远了。”亲戚家里出了个秀才,这说出来都是张脸面的事儿。

吴氏这几天出去后,都是碰到人跟她道喜的,她也笑呵呵的接受了,就连叶小桥,也有人问她她小山表哥的事儿,什么长的怎么样啊,多大了啊,估计觉得小桥人小好问话一些。

小桥觉得能回答的都回答了,不过小山哥现在成了秀才了,还没有成亲,估计打她主意的人就多了去了,只不过这是吴家的事儿,就是吴氏也做不得主,所以一切都没用。

古代这功名真的是力量巨大啊,成了秀才,就和一般人不一样了!

这边的人对读书人特别尊重,小桥想着,咋说,也得让两个哥哥认字了,不是说让他们也考什么秀才,那不是每个人都能成的,像四叔,还不就是反面的例子?而是让大哥二哥成为一个识字的人,叶家村里,能识字的人,明显的比那不识字的人受人尊重一些。

☆、34 吃酒席去!

只是,钱啊,钱,钱你在哪里啊,不可能自己长腿跑过来。家里现在盖房子都要借钱,一切谈何容易啊。

叶小桥也打听过,学堂的束修,是半年一交,也有三百个钱呢,两个哥哥就是六百个钱,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那是想当的贵,好多人认字的时候,都不敢在纸上写,就怕浪费了纸张,据说一叠好纸比一身衣服还要贵,真是要命啊。

这叶家村的人好多都是上个一两年然后认识字了,就不会继续读了,真的像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