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是雍正二年的清明了。朝堂上下震荡,前朝年家人被不少人巴结且先不提,后宫的年贵妃甚至隐隐有了能与皇后抗衡的感觉。

但年贵妃依旧如从前一般敬重皇后,甚至比之前表现得更为恭敬小心了些。她心中有点隐忧,二哥立下了这样的大功劳自然是很好的,但这鲜花着锦之势实在令她心中不安。

这样的不安她不能对旁人言明,只能在翊坤宫的时候蹙眉深思,写信出去规劝家中之人勿要因二哥之功嚣张狂妄。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样的道理年贵妃在幼时就知道了,她居于深宫之中,不能时时提点家中人要谨小慎微,只能在宣额娘和几位嫂子进宫的时候提上一两句。

每每见到额娘还有嫂子志得意满的脸时,年贵妃心中的忧虑便更上一层。信寄到了年羹尧手上,年羹尧也只是大笑两声写信回来让妹妹不要担心这些事情,他同皇上的情谊难不成还会变吗?

年贵妃的忧虑是年羹尧所不能理解的,同样的,此时年羹尧的志得意满也让朝中不少人嫉恨。特别是本就和年羹尧不算和睦的隆科多,此时见年羹尧这样的阵势也只能冷笑两声后等着看年羹尧是不是能一直得势。

青海叛乱平定之后,定下了年羹尧在今年十月的时候回京述职。

带着这样的担忧,年贵妃希冀能在二哥回京后与他见上一面好好谈谈。现在二哥立了大功,她又得皇上疼惜,对见面这事还是有些把握的。

雍正自忙完了青海的战事后,终于又有时间来折腾两个孩子了。不,现在应该说是三个了。

年贵妃所生的福惠也终于到了三岁,是可以启蒙的年纪了。本来年贵妃是打算请个先生来给福惠启蒙的,但雍正不愿意。

从前他还是雍亲王的时候给弘昼弘历两兄弟启蒙请的都是京城之中有名的先生,现在当了皇帝自然是要请朝中的大儒来给小儿子启蒙了,又怎么会愿意让无名小辈来教儿子。

所以在福惠满了三岁后,雍正便定下了让这个孩子每日里来上书房念书一个时辰的规矩。

弘昼和弘历也算开始和这位六弟打交道了,之前虽然知道有这个六弟,但从未交谈过。年贵妃将孩子看得紧,他们也就是在逢年过节的宫宴上能见到,其余的时候都没见过。

“给四哥五哥请安。”看见那三头身的小家伙似模似样地作揖的样子,身后还跟着五六个嬷嬷宫女,弘昼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

不说别的,小孩子这样与大人一样行礼的样子是真可爱。特别是福惠长得很不错,年贵妃和雍正都是好长相,福惠更是继承了他们俩的优点,三岁的孩子格外的漂亮。

“快起来,兄弟之间何须多礼。”弘昼上前蹲下,笑着和福惠说话,“日后你也要来上书房中念书,不过四哥五哥和你不是在一间屋子念书的。若是你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来旁边找我们。”

福惠的大眼睛眨了眨,看着五哥的眼中充满了好奇。他只是偶尔听额娘和汗阿玛提过四哥五哥,额娘说了到上书房中要和两位哥哥和睦相处,汗阿玛说了五哥是不用功的人。

“多谢五哥,”福惠慢吞吞地一本正经说道,“我若有事就来找四哥和五哥。”

看来年贵妃将孩子教得很好啊,弘昼在心中感叹了一下。这要是比较熟悉他真想捏一捏福惠的脸,白白嫩嫩的看上去手感很不错的样子。

弘历莫名其妙地看着弘昼,对福惠客气了一下后看着嬷嬷们簇拥着他走远,才对着弘昼说道:“你日后离六弟远些。”

弘昼疑惑回头:“怎么了四哥,看我和六弟亲近了你吃醋吗?”

弘历无语了片刻,最后还是开口说道:“六弟的身体一贯不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咱们自己还需注意些,莫要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