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3)

没发卖前谁也说不好。不过,我倒想起之前的马尾裙来,初时也没哪个穿,没成想自朝鲜国传入京城之后,竟然一下子火了起来。但自万历之后,那马尾裙又消失一般,哪个还会再穿它?”

这马尾裙是成化年间兴起的衬裙,自朝鲜国传到京师,由于马尾比较硬,所以这种裙子硬撅撅的,就像一把撑张开来的伞。这还是在学堂时,夫子讲到趣闻时,点了一句,苏瑾儿十分好奇,特意到书市淘了本,仔仔细细研究了一回。以苏瑾看来,那个和西方十八九世纪的贵妇们穿着的裙撑子类似。

点头笑道,“正是这么个理儿。咱们且试试罢若好卖,咱们苏记可要名噪天下了”

这个时空对时尚流行的接受能力,远远超过她的想象。苏杭布料花色是年年出新。不止如此,衣衫发式也自嘉靖时期的五年十年一变,到现今的两三年一变,甚至于一年一变。若流行过去,谁还穿过时衣衫,是要被人嗤笑的。但新式的样的倡导者,却会会被世人追捧。

现如今天下人皆以苏样为时样,穿衣发式,唯苏样至尊,若她有引领一把潮流,有银子挣有名声,这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曹掌柜显然也想到此处,突然激动起来,“东家小姐说的是,我们这就立时着手准备。争取在铺子开张前,将东家小姐方才所说的,都做出成品来。”

“好,这些方形圆形的手袋,里面要以细铁丝或细铜丝,编织之后固定成型,网的两侧,再包一层薄薄的蚕丝或者弹好的上等好棉。至于手柄嘛,也当如此做。或也可用烤弯定形的细竹……具体如何做,你们再细细想想。”

“是”屋内几人齐齐应声。

“今儿所谈关系到铺子的兴衰存亡。虽然诸位是铺子中的老人,苏瑾也不得不在此说一句:若谁在铺子开张前走露半点风声,到时可别怪我手狠”话到最后,她的声音冷冽起来,淡淡盯着眼前几人等待答复。

“我等明白,请东家放心”室内几人神色一振,随即,曹掌柜带着室内四五人,齐声应道。

苏瑾缓了神色,笑道,“几位掌柜管事也莫怪我。不过,铺子重开是大事。我年纪轻,未免多想了些,还望你们莫怪”

“东家小姐的心意我等是知道的。我等皆是在盛记做工十余年,对盛记是有感情地。虽然换了东家,也不至做出对不起东家的事情”一个年约四十五岁上下的绣工师傅接话道。

苏瑾笑了笑,“即这样,众位先下去,我与曹掌柜再说些琐事。”

“东家小姐还有何事?”待那几人出去,曹掌柜掩了门,低声问道。

苏瑾低头想了想道,“曹掌柜,并非我多疑,只是盛记经此一事,名声大损,元气大伤,而我们方才所说之事,又事关铺子成败。我是想,铺子开张之前,绣娘画工们吃住皆在坊子里,可好?”

“这……”曹掌柜一愣,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这是要将人暂时掬起来。试探着问道,“东家小姐可觉出哪里不妥?”

苏瑾摇头,“不过是小心为上。虽说这些物价儿一旦开始发售,自会有人跟风,但若自家的点子叫人抢了先,那可大大不妙了。”

留下的这些人确实丁氏千挑万选的心腹之人,从情感来说,曹掌柜并不赞同苏瑾的建议。但她说的也有道理,这铺子已今非昔比,怎知这些人没丁点旁的心思?突地脑子一转,霍然开朗,“您是防着那位盛大少爷?”

苏瑾点头,“部分原因是因他。按理说,我们铺子与铺子之间虽然有金钱利益上的相争,倒也不至于和特特谁家做了对头。但,一旦和哪家对了头,两两相争,暗箭难防”

曹掌柜想了想,点头,“东家小姐说的也是。不若这样,以赶工为名,将人留下。每人每天多发一半的工钱。而那些画工们,小姐不妨再多提些要求,比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