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则的亲娘林晓排行老幺,和最大的姨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大姨妈的孙女都快上中学,许静则这个小舅舅高中还没毕业。

许静则的爹许天成天忙着在外打拼事业,家里连个人影都不见,连许静则都不知道他这个爹现在人在祖国何方。具体打拼什么事业,许静则也不大了解,是纯正的甩手掌柜纨绔子弟,只知道之前家里有座煤矿,家里钱多得远超小康水平。

许静则尚有“学生”这一职业,他妈林奕却是实打实的家庭妇女,每天醒了对着的就是栋又大又空的房子,喊一句只有回声没人应。

因此许静则倒挺希望有人能陪陪他妈,他姨妈们肯常来也是桩好事。

按理说他爸许天有钱,他妈林奕有闲,加起来有钱有闲,不该再奢求太多,许静则有时候却也觉得自己家里和“幸福模范家庭”还差上一些距离。

不过这种话都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也知道一说出来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儿,毕竟王胖子还要和他抱怨“我妈嫌我爸今年奖金太少,他们那个班啊效益也不咋样,闹得我电视剧都没看完只能进屋写作业去了哎许总,新游戏机啊?借我玩玩呗?”

许静则仰头盯着雪白天花板,听到外面谈话笑声,脸上也浮现了一点笑,家里有点人气也挺不错。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许静则裤袋里的手机一震,他掏出手机按亮屏幕,来信人正是王胖子:“许总,有空不?”

许静则立刻拨去电话,那边也立刻接了,许静则开门见山:“打听到了?”

“打听到了。我表哥说那个挺能装的秦惟宁是他们学校理科火箭班的,他妈还是实验高中的优秀教师呢,教数学的。”

“火箭班”许静则“哦”了一声,虽然现在“教育平等”口号喊得震天响,学校为了升学率还是照旧按成绩分班。

他们北城一中还温和些,许静则听说实验高中更是军事化淘汰管理,每次期末考试后都要按成绩重新分班,不仅有理科加强班,还有加强班中的加强班,也就是所谓的“火箭班”,火箭班一个班里只留二十人,班内都是冲刺京北的苗子,据说教材都和别的班用的不一样。

许静则更听得一头雾水,从理科火箭班到他们文科班,何况秦惟宁的妈还是在本校做老师的,这得多想不开让自己孩子这么干:“那他转到我们班干嘛?”

电话那端的王胖子略有忸怩:“哎,我表哥也没说太清楚,只说是那个姓秦的在学校里打架斗殴,估计是他转了学就不用受处分了呗”

“转学就算了,理转文?他父母也不管?”许静则依然无法理解,声音又提高了半个八度。

王胖子那边顿了顿,道:“我表哥说他妈也辞职了,不在实验高中了。再问下去他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就一理科普通班的,打听不着火箭班那么多事儿。”末了王胖子还没忘感慨一句:“哎呀,万恶的阶级区分啊。”

许静则“啧”了一声,深表赞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高中虽然是由一群半大小屁孩儿组成的地方,可由于升学率和高考成绩赤裸裸地悬在头顶,等级划分尤其明显且残酷:

按升学率划出学校的三六九等,再按成绩依次排开区分出“加强班”“普通班”和虽不明说但所有人心中都有数的“吊车尾班”。

人生可能是旷野,但千军万马走到高考这里,也只能共挤一道独木桥。且前有老师后有家长,摇旗呐喊嚷着“分分分”,想不急都难。

因此,许静则虽然不认同这一套划分方式,却也忍不住觉得秦惟宁这种行为类似于放着好日子不过硬讨苦吃,属于水仙不开花装蒜的傻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