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讲的起劲,晚饭都不想吃了。
罗至正听的摇头,可女儿回家了,整个家中仿佛热闹起来了,她会做鲜花饼给他吃,还会送文房四宝给自己,平日鞋袜荷包就更不必说了,还早晚陪着爹娘。
谁家的女儿有这么孝顺呢?都和大人说不上话。
她还替郁氏打扮,每天不知道在郁氏面上涂什么好东西,闹的郁氏成日光彩照人,和儿媳妇站在一起,比儿媳妇还年轻,也真是奇了。
“你本来就比我小十几岁,现在更是年轻许多了。”罗至正看着妻子,酸溜溜的道。
哪里知晓郁氏道:“那也是多谢了瑶娘,天下哪有我这么好的女儿,就喜欢陪着爹娘。”
可惜,女儿再好也是人家的了,这让罗至正很不满。
他其实有儿女,别人也未必不孝顺,可是瑶娘格外不同,她并不骄矜,在宫中生存多少年,回来也依旧叽叽喳喳,对自己有时候没大没小,但是,却唯一是真的关心自己的人。
当然,他也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她,桂花黑芝麻小汤圆,这可是他的那首绝活。
那日,他教她的时候,瑶娘不知道怎么突然来了一句:“如果咱们家有一日落魄了,娘亲做饼,爹爹做汤圆,女儿就叫卖,不知道生意多好呢?”
罗至正很难想象这种场景,因为他从生下来就是金尊玉贵,自己是不可能做小商贩的,但不知女儿这么说,他也觉得温馨。
倒是郁氏道:“你爹爹就是肯,我也不肯。当年我随你外婆卖酥饼,真正买酥饼的没几个,还得贱卖才行。还有啊,收保护费的人可多了,想靠这个赚钱,除非你的手艺是真好,就这,还得有靠山,否则,来个大户直接抢了方子去,你若不给,直接打死。”
只有真正在底层生活过的人,才知晓下层人怎么活着都不容易。
罗至正也是感慨。
却听女儿道:“朝堂上有爹爹这样的官员在,百姓就会有好日子过,常言道大灾后,反而大兴,如今四处风调雨顺,我看就是包青天也无用,非吴起商鞅才行啊。”
“这倒也是,你爹我也未必能够啊。”
商鞅吴起以身当国,下场不可谓不惨。
……
罗至正觉得女儿有些见地,但是这样的女子进宫却被堙灭,可把他嫁给谁呢,也很难说。这世上的男子,若要才干、相貌、家世,似乎都没有及得上女儿的。
罢了,还是送她出嫁吧。
出嫁之后,最怅然若失的就反而不是妻子,妻子会难过,可是她还时常能看到女儿,尤其是女儿有身孕之后,她还能进宫去陪女儿。
甚至外孙子承运出身,他又是多么的好看伶俐,自己是全然不知道。
大抵就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吧。
女儿在宸王妃这个位置上做的非常好,尤其是那次皇上病重,她和婆母洪贵妃服侍在前,镇定自若,似乎是能够掌控全局。
事实上也证明她的确做到了,至少承运代替其父在皇上面前博得欢心,大皇子和二皇子倒下也有女儿的手笔。
她也顺利的从宸王妃到了太子妃。
甚至从太子妃到皇后,每一步她都走的步履稳健。
偏偏郁氏居然担心的是后院私事,她担心女儿容颜衰老之时,被女婿嫌弃。
罗至正摇头:“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你就少操点心吧,也不见得每个皇帝都非要贪花好色的,再者,你看太子素来喜欢修道,人家心思就不在这个上面。”
本来他还想孙辈中,就瑶娘生的孩子很好,自己若是招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见高玄策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郁氏似乎一直都没怎么老,她学会了画画,和自己勉强算得上夫唱妇随,尤其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