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暄用双手捂住嘴巴,不知不觉间原来她早已泪流满面。
这次的秋狩之变,引起了京城很大的震动,很多府里挂了白幡。
皇帝下了死命令要彻查严查。
周暄回京后就没有再出门,她待在大公主府里,陪着周昭养伤。
想去看看救了她的谢先生,皇帝却代她表示了谢意,赏了重礼,思前想后周暄就没有去。
周昭伤的不重,只是她的精气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因为很多线索表明,这次谋刺案和许家脱不了干系。
皇帝震怒之下,许家被夷九族,另外牵扯出来,获了死刑的不计其数。
幕后黑手是谁,周暄不知道,也没有心思去管,那不是她能管的事,她震惊于周昭的想法。
周昭向皇帝提出,要去庵堂带发修行,为大齐祈福。
皇帝自然不同意,周昭还年轻,何必青灯古佛了此一生,如果真的去了,以后想要反悔就难了。
可是周昭已经下定了决心。
周暄愣愣地看着周昭很快收拾了行礼,给皇帝留了言就跑到了皇家的九华庵,这是专门为皇室女佛教徒而设的。
要不是周暄硬跟着要去,周昭怜惜她年纪小,怕也不会带上她。
周暄只能感叹剧情的齿轮一直在往前滚动,谢之渊还是受伤了,周昭还是入了庵堂。
皇帝得知消息,停了手中的朱笔久久不语,最后低声道:“既然昭儿走了这条路,那就随她吧,有五儿陪在她身边,朕也能放心些。”
只要有了牵挂,也不至于真的随佛祖而去。
第三十九章 第七只公主
在九华庵的日子很清静,因为这里外人是不能打扰的,来的只会是皇室中人。
周昭果然如她所言,要皈依佛门,虽未剃度持疤,可起居用膳都随真正的庵堂师傅一样。
幸好她待周暄还是一如既往,没有真的到无所挂碍的程度。
周暄也才松了口气。她在皇宫里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央了主持同意,也待在了九华庵。
两人只逢年过节才去皇宫一下,平日里都待在庵堂里。有时候她就跟着周昭读读佛经做做早课,学业上有周昭教她,也没什么落下,至于女红,她不甚喜欢,周昭也没让她费心学。
日日熏陶,周暄的性子也沉静许多,一晃眼,这样的日子就过了八年。
周暄长大了,成了一个灵动的少女。
周昭不想让她的及笄礼在九华庵办,这年年底就带着周暄住回了宫里。
皇帝早已在宫内安排了一处庵堂,让周昭可以时不时来住,父女两人也能常见见面,只是周昭之前并不多来。
皇宫内似乎并无太大变化。
皇帝年纪渐长,对男女之事并不热衷,八年里新进的妃嫔只有几个,也及不上之前几位的身份,也没新的皇子公主出生。
步惊鸾还在皇贵妃位上坐着,这么多年,凭她的手段早已掌握了实际权力,宫里另外几位都斗不过她,除了膝下没有孩子,一切都很圆满。
大皇子早已成亲,大皇子妃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而宫中最让人怅然的,就是几位公主的婚事了。
大公主求而不得、婚事坎坷至今未婚;二公主红颜薄命,出嫁没一年就因难产而亡;三公主遇人不淑,与驸马的外室纠缠时掉了孩子至今郁郁寡欢;四公主远嫁北孟,嫁给了北孟新王,那边民风彪悍,四公主母妃日日忧心她过的不好。
唯一还能有指望的就是五公主周暄了。
所以就连不太在乎周暄的皇帝也开始操心起她的婚事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的女儿过得不好,他怎么可能不难过。
除夕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