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继续问了些李瑜的日常,宁樱皆一一作答。

老人家性情温和,常年吃斋念佛,早已没有年轻人的气性,处理任何事情都比较佛性,要不然也忍不下秦王老儿给她造出来的三十四个庶女。

眼下宁樱生得端庄,又不恃宠而骄,在府里口碑上佳,若是李瑜抬爱,把她从通房抬成妾室也不无不可。

故而郭氏看向秋氏道:“明年二郎行冠礼,成人了就该娶妻生子,你这个做大嫂的可要多替二郎留意着。”

秋氏笑道:“阿娘说笑了,二郎生得俊,又有才华,上门来提亲的人一茬接一茬,门槛都踏破了,哪用得着我来操心。”

郭氏摆手,“世家贵女是不少,还得要品行佳的才行。”说罢看向宁樱,“这些年阿樱把二郎伺候得不错,你进府跟了他六年,习性多半也清楚,若不出岔子,日后把你抬成妾也无可厚非。”

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

秋氏也看向宁樱,告诫道:“但到底是奴籍,在主母未进门之前勿要生出奉子的心思,方能走得长远。”

宁樱温温柔柔地应声是,面上恭顺,叫人看不出心思。

她从来都是轻言细语,仪态端方的,上到老王妃,下至粗使婆子,没有一个人会说她不好,身上几乎挑不出一丝错处来,甚至连李瑜这般难以伺候的人都被她哄得没脾气。

把这样一个处事周全的人放在李瑜身边,老王妃很是放心。她太了解自家崽了,打小就被宠得骄矜造作,脾性古怪。

秦王风流成性,那小儿也遗传了他老子的精髓,十三岁就晓得替自己买丫头来当通房了。

当时老王妃有些生气,人不大,却已经有好色的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