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2 / 3)

,这份银子就依旧由采买领了买好送到各房,若是各房自买,便将银子领回去,随自己自己心意买了用。”

“一日三餐也是这个道理,府里每人都各有份例,几斤肉几只鸡多少菜多少米均合成银钱,依旧交给大厨房也好,自己领了银钱自设小厨房亦可……”

说到了这里,大家便都明白了,毕竟关系到每一房每一个人的利益,大家也顾不上原来一心想看嫡支两房奶奶掐架的热闹,便各自计算起来。

云娘之所以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不只是因为她不想将自己的时间精神都放在府中的杂事上,也是因为她到了府里这么久,早冷眼旁观看出了许多的弊端。

先前她还认真告诉大嫂,以免得府里虚费太多,但是后来便也明白了,若按现在的规矩办事,很多弊端实在难以革除。如今就是她自己管家,每日里只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上面,盯着下人们革新除弊,也未必能改成多好。

而且,府里的风气,只要略一改动,不论大事小事,必然遭到褒贬,又有大嫂在一旁百般不愿意交权,云娘只要接了家事,无论怎样,便都是错。

大嫂摆明不要脸面了,自己却不能。

现在索性将各项银钱都算计清楚,摊开来给大家看,再让大家自己选,如此,就是再有不满,亦不干她的事了。

☆、

第155章 新政

云娘入府才多久,她能看得懂的事,府里也必然亦有明白人能看懂,尤其是家常事务,许多人心里多少都会有笔帐,只是大家都当所有花用尽是公中的,再没有人真正放在心里。

至于六奶奶这样的法子,更没有人想到。若是果真如此办了,所有的银子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了表面,就是管家的夫人亦不能私留一分了。

大家之所以都愿意管家,除了有权威,其实也是因为管家并不是白管的,大笔的银子从手中过去时,哪里会不漏下一些?尽管侯府里都要面子,看起来不把银钱当成一回事儿,但其实暗地里谁不知道银子多了的好处?

否则,大奶奶为什么怎么也不肯交出管家大权呢?

现在,也不必细算,每人大约都知道领了银钱更划算,毕竟不管是小小的脂粉采买,还是大份的四季衣裳,经过府里过了几手,处处免不了处处克扣一些,最终真正送进来的东西要比自己拿银钱去买差了好几档。

况且,若是按份例时,也不论这东西是不是能用得上,便都一股脑儿地买来发下去,任最后霉了也罢,扔了也罢,银钱也看不到的,现在何不拿了银钱只买些用得上的,再余下些做别的呢。

府里各房的主子虽然都不穷,但是真正大富大贵的还是长房,特别是西院里庶出的几房,大都只是靠着侯府里过日子,手中的家私也未必丰厚,所以倒有好些人立即就拿定了主意,想要领了银子自己置办东西。

只是大家都是高门大家出身的,说起话也都周全,便各有理由,“六奶奶既然要行这样的规矩,我们自然赞同。正好我一向只穿房里丫头们做的衣裳,如今不如将这项银子关了去,也省得针钱房上太忙太累。”

“我们爷生母姨娘已经过了六十,早就断红断绿了,每日里只念经诵佛的,那些脂粉都白放着坏了,不如我领了将银子给老人家收着呢。”

云娘听了,一一点头,便笑道:“大家想怎么样,并不急于眼下一日半日的,到了二十五日一总到这里报上一回,我让人做了册子登记,每个月重新登上一次,若觉得想改,尽可以再改的。”

“但我也事先说明,到了那一日,若是不来报的,再不能因为一房一人而让整个府里所有人等着,因此过了酉时之后便不再登了,只当不来的愿意与过去一般。”

大家便纷纷道:“六奶奶果然想得十分周全,我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