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1 / 2)

道:“殿下明鉴。我等都是士人出身,当官除了为民做主,不也是求一个名么?杀了言二郎,这名……便是没了。老臣年纪大了,还真下不了这个狠心。

秦王“哦”一声:“让你杀你不敢,让你不杀你说不行……看来舅舅是要把这个难题丢给孤了。”

尚书低头低声:“老臣本就是为殿下效力。只要殿下下令,老臣就算不想杀,也会批字杀的。”

秦王不语了。

他因为娘家关系,自入朝就轻易掌兵部、刑部、吏部三大部。

尚书六部之中,吏部排名第一,之后才是太子所管的礼部和户部。

而太子掌户部,是杨家等人操作的结果,掌礼部嘛……则是太子的先天好条件,皇室宗亲是肯定会把礼部交给太子掌的。

所以说,太子掌财,秦王掌兵。

秦王从来就不觉得储君之争,自己会输给太子。

今日事情落到这一步……也让秦王暗恨。

原本想靠一个侍女,送入晋王府,将暮晚摇一军,让暮晚摇和太子离心,甚至让太子因站豪强那一方而失民心……谁料到暮晚摇那丫头今非昔比,竟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自断臂膀,砍掉了自己身后的豪强。

郑氏一族啊!

暮晚摇那丫头居然有这种魄力,不光断自己的,还上书让太子整顿天下豪强。

豪强虽是豪强,却到底不是世家。暮晚摇没有动了世家的利益,那些世家这么多年来估计也有不少烦豪强的……正好趁这个机会里应外合,将权势重新归整。

暮晚摇没有拖后腿。

而太子那般在秦王眼中、本就阴险狡诈的人,更是没在这个环节出了漏子。

所以事情到这一步,暮晚摇损失了一个侍女,看似和晋王有了纠葛……然而暮晚摇为太子作出的牺牲更大。看在暮晚摇自断郑氏的强力相护的面子上,太子也不会跟暮晚摇在这件事上离心。

到底不过是一个侍女而已,哪有一方豪强重要?

秦王叹气,真不知道局势是怎么走到了这一步。自己没有捞到好处不说,刑部现在还被太子架上了火坑,天下人都在看着刑部会怎么审这个案子……

良久,秦王冷笑:“太子想让刑部一部来担恶名,哪有那般好事?”

他有了主意,吩咐刑部尚书道:“明日你就上书中枢,说言二郎为国为民,天下大义,刑部不敢独审。要召集……三堂会审,言二郎是功是罪,要三堂会审后才知道。”

秦王戏谑道:“这些士人,不是要把言尚捧成圣人么?呵,孤倒要看看,这个捧出来的圣人,何时会反将他们一军……这次言二郎是合了他们的心意,孤不信言二郎所为,永远合他们的心意。”

三堂会审,即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审判。

刑部是秦王舅舅所掌,自是秦王这一边;大理寺卿是杨家人所掌,自是太子那一脉。

而御史台嘛,行使监察权,其实不属于三省六部中的制度。不过这一次,中枢直接让人进御史台,从三省中的中书省直接调人下放,中书省要有人进御史台,目的就是想听一听,这个案子会如何审。

大魏的官制,是三省、六部、一台。

台是御史台,六部是三省中的尚书省其下设的六部。而三省,则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大魏朝中枢行政,一般程序是中书省商议后拟旨,门下省审批,门下省审批后要求天子审批,之后命令会下放到尚书省。尚书省的六部,是负责执行中枢命令的。尚书省只有执行权,没有决定权。

这般制度下,大魏朝又采取群相制。

造成的结果便是,大魏朝的相公们(宰相),都是出自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没有人